番禺再成中国足坛焦点 足球更应该从管理者抓起!

叶慧02-09 16:00

体坛周报记者叶慧述评

再一次,广州番禺再次成为中国足球的聚焦点。2016年底那场25比2的假球噩梦还没消失,又来了以此家长与教练上演的全武行,让看上去红红火火的中国足球青训又多了一个难以抹去的污点。

一年前,笔者曾经写过,“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足球,同样要从家长抓起。”如今,不得不再加一句,足球,要从从业者抓起,更要从管理者抓起。

这两天,笔者和身边很多与足球青训有关的教练、家长一样,都在关注6日下午青训联盟杯发生的冲突事件和最新进展。但是,我更关注的是事情的起因。是什么原因,导致这场冲突的发生?是什么原因,导致家长也冲进场内追打对手的教练员。

7日,广东省足协和广州巨人先后发表不痛不痒的声明。前者有推卸责任之嫌,后者则有避重就轻的感觉。直到8日,中山中能的声明一出,麻烦事就出来了。

首先,关于官方秩序册的问题。官方秩序册显示,报名参加U9年龄段五人赛的广州巨人只有10名球员,但上场人数却有18人之多,而且球员还存在球衣同号码但不同名字的情况。在中山中能提出疑问后,组委会和当值裁判组并未进行有效处理。为何不处理?为何不作为?这个责任该谁来承担?

其次,在赛前热身阶段,出现争议问题的时候,当值裁判为何不闻不问,反而要求参赛双方自行解决问题,这就是一名当值裁判该履行的工作?对此,负责选派裁判组的广东省足协裁判委员会并没有给出明确说法。

最后,在同一个赛事的U8比赛中发生的超龄球员参赛事件,主办方官方的解释是“比赛由我说了算”,这样的办赛根本没有公信力可言,无异于给广东省足协等上级指导单位打脸。在足球比赛中,为了取得好成绩,以大打小的现象屡禁不止,作为管理者的足协执法不严,同样难辞其咎。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中国足球如今存在的问题就是这样。

过去几年,中国足坛流行改革风,不少地方足协开始走上“管办分离”的道路,不少区级、县级足协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民间民办赛事日益增多。各省市地方足协,如何做好管理者的工作,尤其关键。在管办分离之后,很多地方足协未能完全真正做好“管理者”的角色,在办好自身官方赛事的同时,在民办赛事中所扮演的指导单位角色更多是“顾而不问”的形式主义,没事皆大欢喜,出了问题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民办赛事水平参差不齐,与地方足协不无关系。作为管理者,足协应该对民间办赛机构申报审批的每一项赛事制定办赛标准,赛事主办方必须按照既定准则去执行,否则杀无赦。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确保足球水平的提升。倘若不严加监管,受害的不是地方足协,也不是办赛机构和参赛球队,而是参赛的小球员。地方足协并不缺少一两个比赛,办赛机构玩砸了可以换个招牌重新来过,参赛球队出了事也可以来一招金蝉脱壳,但球员呢?如果他们从小就无法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下锻炼成长,都不愿意踢球了,中国足球还有希望吗?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