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单年龄段组队已见成效 刘若钒一代13岁踢联赛
体坛周报记者马德兴成都报道
2009年反赌扫黑至今令人记忆犹新。那一年,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只有三个年龄段,即U19、U17和U15,两个年份一个组别。次年依旧如此。2010年底至2011年初,中国足协下发通知,开始组建U13年龄段全国联赛,也就是1999-2000年龄段队伍。正常情况下,这个年龄段至少要到2013年底或者2014年初,才会开始组织全国性的比赛,即U15联赛。但是,因为提前两年开始组织全国比赛,这也就意味着目前已被球迷们熟悉的刘若钒、叶尔凡等国青主将,相比国内同年龄球员,要多参加两年全国性比赛、多得到两年的锻炼。很自然,他们的起点也要高于97/98年龄段球员。
至2013年,中国足协革命性地推出“单年龄段”组队方式,即按照近邻韩、日以及欧美早已采用的组队方式,组建单纯由2001年出生的球员参加的U13联赛。这也意味着中国足协在指导思想和理念上,发生了一次根本性的转变。由于U19亚青赛、U16亚少赛都是每两年一届,中国足协受中国竞技体育战略指导思想、方针的影响,为了争取在洲际赛事取得好成绩,将青少年队伍按照每两年一个年龄段的方式划分。换言之,中国足协是围绕着亚洲赛事转、为完成赛事任务而组建国字号队伍。在这一过程之中,“人的培养”被放到最次要的地位。但以单年龄段划分,则意味着“人的培养”超越“成绩”被放在第一位。相应地,人才队伍自然也就得到扩大。
统计数据均以当年度的锦标赛参赛队伍与实际人数进行统计。参加当年度各年龄段联赛的队伍与球员数量若有变化,暂不列入其中。短短的五年时间里,其实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中国足协在过去几年,究竟在青少年足球发展做了哪些具体而实际的工作。队伍数量从114支增至186支,人数从2462人增加至今年的4193人。
需要指出的是:所有参加中国足协组织的这些U系列联赛的球员,都是具备代表中国入选各级国字号队伍、能够参加亚洲青少年正式比赛的球员。因为所有球员都是通过骨龄测试的球员(备注:今年2005年龄段球员尚未组织测试)。而参加校园足球比赛、表现再为突出,如果不参加骨龄测试,也是不具备代表中国参加洲际大赛资格。
这些数字,是实实在在的“精英”球员人数。而且可以看到:受到整个大环境的影响,只要稍微对照一下2018年和2017年的同期情况,就可以看到中国青少年精英队伍的可喜变化。例如,2005年龄段队伍新增加48支,2004年龄段队伍在2018年较2017年增加5队,人数增加151人。2003年龄段队伍今年较2017年新增加8队,人数增加161人。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2002年龄段队伍也就是今年9月U16亚少赛适龄参赛队伍,由于中国队未能获得决赛阶段赛权,这一年龄段小球员失去一次很好的锻炼与提高的机会。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地方本着对球员负责、对球队负责的态度,依然继续组队报名参赛,至少在队伍数量上没有减少。尤其是2002年龄段是第一次双数年份出生的球员组建队伍,在未能取得亚少赛决赛阶段资格之后,中国足协究竟应该如何对待这些双数年份球员的态度,将引领着未来双数年份出生的球队。这就好比2004年龄段的队伍今年达到28支,较2004年龄段19支队伍增加9支。未来,2006年龄段队伍的数量初步估计,肯定超过2004年龄段队伍数量。这无疑是一个好现象。但是,在02国少队未能预选赛出线之后,如何安排这一年龄段的比赛?无疑将会警示未来04年龄段、06年龄段乃至08年龄段队伍的情况。
不管如何,中国青少年足球在“精英”队伍也就是U系列队伍建设方面的进步,并不是轻易可以被否定的。当然在整个过程之中,几支国字号青少年队伍先后折戟,即2000年龄段国少队无缘2016年亚少赛决赛阶段、2002年龄段国少队无缘2018年亚少赛决赛阶段、97/98年龄段国青队2016年亚青赛小组出局,恐怕并不只是一个“基础薄弱”的问题,而存在着“是不是选择最好的教练、挑选最好的球员、组成真正代表中国的代表队”的问题,一如国家队之于里皮的问题。当然,这一话题并不在今日讨论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