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势所趋是不假!勿把乒球改革等同于“去刘国梁化”

李婷01-12 17:46

记者李婷报道

1月10日是刘国梁42岁的生日,作为前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他的生日依然被诸多国乒队员和球迷所记得,但他却在一则微博中回复到:“我教练都退役了……”且不论是否真的如刘国梁所言,他的教练员生涯就止于去年的六月,此后再无上任之可能,但看从那时到今日的中国乒乓球队,到底是经历了怎样的动荡、改革和变迁。体育改革是大势所趋,并不为某个项目之特例,但改革并不应该意味着彻底的“去刘国梁化”,两者之间划为等号,等来的或许只是对乒乓球项目的伤害。 

去年六月,经中国乒乓球协会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刘国梁担任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国家乒乓球队则不再设总、主教练岗位,设男子、女子两个国家队教练组,中国乒协表示,这样改革的目的是“减少管理层级,推动国家队实现扁平化管理,提高训练备战效率和效益”。

在没有任何铺垫的情况下,刘国梁从国乒总教练位置上的卸任引起了轩然大波,不仅媒体从业者感到突然,就连国家队内的教练和运动员也觉得错愕,毕竟四月份才刚刚完成新奥运周期的留任,怎么两个月的时间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样的变动还来不及过多进行消化,国乒就前往成都参加中国公开赛。

比赛期间,包括马龙、许昕、樊振东在内的诸多队员和马琳、秦志戬等教练员发出了同一条微博:“这一刻我们无心恋战,只因想念您,刘国梁!”随即以上三名运动员选择放弃比赛,此事经过发酵,成为了超越乒乓球和体育圈的社会热点话题。

中国乒协在官网上对此作出声明:“中国乒乓球队运动员马龙、许昕、樊振东及主管教练秦志戬、马琳,在未经中国乒协批准的情况下擅自放弃参赛,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对此,中国乒乓球协会深感震惊和痛心。中国乒乓球协会将对此事件暴露的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加强队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强化思想作风建设,打造一支纪律严明、作风过硬、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队伍。”

随后,中国乒乓球队对此发布致歉信,并且发表了一篇集体退出比赛的声明:“鉴于目前男队主要运动员连续参赛带来的身体过度疲劳,加之伤病困扰,不具备参赛的竞技状态。中国乒乓球队研究决定,男队将不参加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澳大利亚公开赛,进行必要休息调整。女队按计划正常参赛。”

但是,明眼人都看得懂,集体退出澳大利亚公开赛,真的只是因为疲劳吗?不在竞技状态,又是因为什么呢?

其实,关于去年那次令人意外的“成都风波”和之后男乒在国际比赛中的集体退出,不得不让外界把这些事儿与刘国梁被卸任联系在一起。虽然让干了多年一线业务岗的教练员转至管理岗也是转型,但试想,如果这样的“转型”“转岗”在前期有着缓和的铺垫,有着令人信服的公示,这些风波或许压根就不会上演了。

在本土举行的中国公开赛男单决赛最终成为德国内战、澳大利亚公开赛集体不参加、男乒世界杯中国选手无人进决赛、德国公开赛男单决赛继续看不到中国小伙子的身影……

不到半年时间,此前一览众山小的中国男乒跌下神坛,不再是那样一支战无不胜的“王者之师”。

好在,樊振东在2017年国际乒联收官的总决赛男单决赛中,复仇奥恰洛夫,重新证明了自己和中国男乒的实力,让国乒的2017年不至于尴尬收尾。然而,这原本是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和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却因为“乒协回应刘国梁电话指挥”的新闻变得又不再只是赛事本身。

当樊振东击败奥恰洛夫获得冠军后,王楠老公郭斌在微博上说:“每次知道输球,我心里都想,该!使劲输!让你瞎折腾!但人家坐不住了,从赛前分析到临场动员、指挥,虽然只是电话而不在现场!”

即使不看郭斌配的刘国梁图像,大家也能明白文中所言的“人家”是已经卸任总教练一职的刘国梁。

于是有媒体就“电话指挥”一事采访中国乒协,得到的回复是“正研究此事,近日会就此事统一做答复”。两日之后,中国乒协回应:“近期网上有人把总决赛樊振东夺冠归结一两人身上,是与事实严重不符的。也有人放言,中国乒协要调查此事,更是无中生有。成绩的取得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集体力量的体现,绝不是一两个人可以左右的。”

刘国梁之后在自己的微博中贴出了与樊振东、樊振东主管教练王皓的合影,并用调侃的语气写道:“噢对了.我和乒协一直有沟通,听说乒协2017年底在开会,我想那一定是在研究日德的崛起吧……”

其实,作为男单大满贯、作为在国乒干了14年的教练员,作为看着樊振东进队的刘国梁,在比赛期间,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对其进行指导并没有什么好异议的,毕竟大家的出发点都是希望樊振东夺冠、希望中国人夺冠,也并没有人否认樊振东的夺冠只是“一个人的功劳”,樊振东自己、主管教练王皓、队医、后勤……哪个不是冠军背后的英雄呢。这般回应,似乎有些小题大作了。

转至今年,中国乒协公布的《2018年参加国际赛事运动员选拔办法(试行)》又成为了新一波讨论的焦点。在新的选拔办法中,中国乒协将2018年国际乒联和亚洲乒乓球联盟主办的各类赛事分成了四个档次,每个档次的赛事都给出了国乒选手的具体入选资格,其中,关于2018年团体世锦赛和团体世界杯的入选资格的评定,引发最多讨论。

五个参赛资格,有着明确入选标准,以今年四月份团体世锦赛的五人名单为例:2017年世锦赛单打前三名1人,2017年全运会单打前三名1人,世锦赛选拔赛单打前三名1人,2017-18乒超联赛积分榜前三名(不含国家队队员)1人,中国乒协U21积分排名靠前1人。备注里强调乒超联赛积分排名前三如无非国家队队员,则由队内选拔或教练组综合评估产生。

这些条条框框有些本身就带着“伪命题”的意味,比如说乒超前三名的非国家队选手,从翻看2013年至今的乒超个人排名就能看出,不要说前三名没有非国家队选手了,前五名也是压根见不到非国家队选手的身影。而在这样那样的细则之外,人们反映最大的便是,新的选拔办法岂不是取代了运行12年的“直通”选拔体系。

“直通”系列队内选拔赛源自2006年,是刘国梁悉心打造的颇具影响、看点和悬念的队内选拔赛,从当年的“直通不来梅”到去年的“直通杜塞尔多夫”,直通赛事让更多人关注乒乓球喜欢乒乓球,也让国手从一个公平公开的平台上脱颖而出站上世界舞台,直通赛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队内赛,俨然成为国乒的一个品牌,特别是去年的“直通杜塞尔多夫”,借着中国乒乓球队在里约火爆的东风,更成就了一场乒坛盛世。

中国乒协在“关于《2018年参加国际赛事运动员选拔办法》问答”中对于“是否意味着从2006年开始的直通比赛从此没有了”的问题,回答如下:“队内公平竞争选拔的方式仍然在一定范围内保留。比如世界杯团体赛和世界锦标赛除依据国际国内赛事成绩获取资格外,仍保留队内竞争直通的名额。”

显而易见,这样的直通和此前的直通已经不是一个概念了。

当然,如果有真正能够公平公正公开选出最强水平选手代表中国队参赛的办法,自然应该“上位”,但在旧办法获得了成功经验、新办法却还只是试行阶段就冒然启用新的选拔办法,是不是会有一些着急了呢?

体育改革,是大势所趋,新华社体育部主任许基仁在《新华体育新年献词》中写道:“体育改革,应尽量避免完全推倒重来,而应该是对以往模式和传统的扬弃。”“如果没有周密系统的顶层设计,没有科学合理的实现路径,没有对时机和力度的适当把控,即使用意良好的改革举措,都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甚至会引发大众异议。对中国乒乓球队教练体制进行的改革就是典型一例。”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也发声:“在全世界没人能击败中国乒乓球,除非中国人自己。”

我们可以切实地看到,在刘国梁带队期间,从2004年雅典奥运会至2016年里约奥运会,四届奥运会,刘国梁率领的国乒唯有在雅典丢掉过一枚男单金牌,此外再也没有让冠军旁落过。

无论是以往的带队成绩,还是创造的直通经验、开明的带队理念、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等等,刘国梁都给中国乒乓球队留下了无数的荣誉和财富,体育改革自然势在必行,这一点毫无争议。但改革改的是什么?不应该是前任总教练刘国梁留下的精华,也不该是各方面的“去刘国梁化”,应该是真正有利于项目长远发展的大方向和小细则。

曾经美誉度极高的“国球”,在这大半年的改革浪潮中,卷入到了各种各样的是非曲直当中,而有着优良传统的中国乒乓球队,向来以正能量示人,在改革之下,也应该继续去展现乒乓球的魅力,去传递积极团结的正能量。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