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入驻 奥体中心驻训保障锦上添花
体坛+记者毕陌报道
相隔北四环,与鸟巢遥遥相对的奥体中心是为国家队运动员提供保障的重要机构之一。奥体中心于80年代末因北京亚运会兴建,目前承担着包括拳击,摔跤,柔道,手球等9个项目,19支国家队的驻训保障任务。
2017年的最后一周,国家奥体中心携手总局运医所和总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完成了两项重要工作——成立了“国家队医疗专家工作站”和“国家队综合素质教育服务站”。两个站点的建立和专家们的入驻将为驻训在奥体中心运动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保障。
医疗工作站入驻: 保障其体魄
12月28日下午,由国家奥体中心与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共同建立的“国家队医疗专家工作站”在奥体中心启动。
国家队原配备有队医,奥体中心为什么还要与运医所携手设立“国家医疗专家工作站”?据介绍,奥体中心紧紧围绕总局备战指导思想,以驻训服务保障为中心首要工作任务,紧密结合驻训队伍的需求,积极搭建医疗康复专业化服务平台,为驻训队伍提供具有特色的、专业化的医疗康复服务。
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谢敏豪提到,具体的工作中,医疗专家工作站遵循三个原则:“全覆盖”——绝不漏过任何一个有伤病问题的运动员,“个别队员个性化服务”—— 针对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具体治疗,“伤病预防,完善受伤档案”——除治疗外要针对伤病,加强防伤,防患于未然,让运动员可以以最佳身体状况参加比赛。
全运会国际式摔跤女子自由式75公斤级摔跤冠军周倩也向记者补充: 以前还是医务室,现在入驻,对运动员会是巨大的保障。摔跤这样的重竞技项目,伤病特别常见,摔跤队的队医可能经常顾不过来。成立了这样的医疗专家工作站,可以让运动员没有后顾之忧,所有运动员的每一个身体异常都处于医疗点的监控之下。
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谢敏豪(左)与手曲棒垒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王涛在仪式上合影
素质教育点建立: 哺育其精神
奥体中心方面考虑到的不仅仅是运动员的身体状况,还有运动员的精神状态,在医疗工作站入驻的一天后,由国家奥体中心与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联合推出的“国家队综合素质教育服务站”也在奥体中心启动。
奥体中心是集约型国家队驻训基地,备战驻训队伍多、训练任务重。为把驻训运动队打造成思想过硬、素质优良、技术先进的一流队伍提供多元的文化服务保障,奥体中心与总局人力中心共同成立“国家队综合素质教育服务站”,通过开设大讲堂、公开课和一对一的服务方式,有针对性的开展文化知识培训,全面推进奥体中心驻训国家队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提升运动员个人修养和文化底蕴。
姜主任向记者进一步解释: “总局不仅希望国家队成员能够在奥运赛场争金夺银,也希望运动员能在更长的人生里有好的发展。综合素质教育帮助运动员在赛场上取得更好的成绩,也对运动员更长时间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曾获得雅典,悉尼两届奥运柔道冠军,如今担任在中国柔道协会负责管理工作的冼东妹主席谈起素质教育点的入驻,评价道: “现在的运动员非常幸福,以前只有练,康复等保障方面不是特别的到位,但现在的运动员不光练的好,还有更多的知识去充实和丰富自己。”
驻训在奥体中心的运动员们见证了两家机构的入驻仪式
“奥体中心: 家的感觉”
无论是“医疗工作站”入驻,还是“素质教育服务站”建立,都是奥体中心积极补齐短板,想方设法为驻训在这里的运动员提供更好的软件服务的措施。
曾获得2008年奥运会女子柔道冠军,如今担任国家女子柔道队大级别主教练的杨秀丽一直感叹奥体中心这些年来的变化。
杨秀丽从世纪初开始就作为运动员驻训在奥体中心,“当时去场馆,骑车都得花去十多分钟,现在去训练只需几步路,场馆也变得更加宽敞明亮。餐馆食宿、营养方面都给了更好的保障。”
杨秀丽从初入国家队的小队员成为了冠军,一直到现在的教练员身份,见证了自己的进步,也见证了奥体的成长:“一到北京,到奥体,就非常亲切,奥体就像家一样,感觉非常幸运,也非常感恩能有这样的条件。每次去外地训练,过段时间再回到奥体,真的觉得奥体的环境是最好的。”
对于奥体中心新的驻训保障使命,奥体中心主任李全海也作了高度的概括: 对运动员在这里的备战,尤其对2020东京奥运会的备战,奥体中心始终按照总局的部署和要求,以运动员为核心,以教练员为首要,以条件保障为基础,以科技助力为支撑,尽力满足运动队的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方式,补齐驻训服务短板,为奥运备战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