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勤伯:意大利出局,为什么我不伤心

王勤伯11-15 11:11 体坛+原创

/王勤伯

做了15年《体坛周报》驻意大利记者,遭遇意大利60年来首次无缘世界杯决赛圈,我感觉很漠然。

我在此前好几篇稿件中重复过一个概念:既然此前两届世界杯都是小组赛结束就打道回府,这回输掉资格赛进不了世界杯,也只是原有基础上再倒退一步。

基耶利尼在对瑞典比赛前抱怨,“瓜迪奥拉主义毁掉了意大利后卫”,实际体现了意大利人在当今足球潮流面前的无所适从。

即使没有瓜迪奥拉和巴萨,基耶利尼也不是巴雷西,不是马尔蒂尼,不是贝尔戈米,不是卡纳瓦罗,上述这几个名字是谁也毁不掉的。

世界足球的特点,是技战术潮流及其要领总是在跨国流动。举例说,意大利足球从1930-50年代,受益于匈牙利足球整整20年,先后有阿帕德·魏斯、古斯曼等教练在意大利执教。匈牙利足球教练就是一群现代足球播种机,1958年巴西世界冠军、50年代末的皇马、60年代的本菲卡、70年代的阿贾克斯,到处都有匈牙利人的痕迹。

反过来讲,所有成功的足球国家都是在某个时期最懂得兼收并蓄的,巴西、阿根廷、意大利、德国都不例外,仅仅是在它们成功以后,本国媒体喜欢追求和原生性有关的叙事。

我读过关于荷兰足球最荒唐的说法,就是把全攻全守和加尔文教派联系在一起,纯粹无稽之谈。没有哈佩尔(奥地利)和科瓦奇(罗马尼亚籍匈牙利人)这两位中欧教练,荷兰足球怎么加尔文都不会成功。

意大利足球也是一回事。当我们为西雷阿、巴雷西、内斯塔这样的优雅中卫叫好时,很容易忽略一点:是50年代匈牙利人古斯曼执教的里雅斯特,让切萨雷·马尔蒂尼踢中卫,意大利足球才学会了“技术好会用脑的球员踢中卫”这一招。

意大利人的科维尔恰诺教练员培训班曾是很先进的,就像意大利门将的培养也曾是世界第一。但无论是哪个国家,足球行业积累的经验取得成功以后,输出都是必然,之后,如果你自己不进步,别人可能把你的经验运营和改良到更高的境界——在人才方面会出现的现象是,意大利再也培养不出托蒂和内斯塔,但同样水平的球员却可能在那些虚心学习过意大利的国家出现。

西班牙靠青训成为2008-2012年间世界足坛统治者。德国、法国、英格兰都曾在经历失败以后狠抓青训,但尤其强调引进国外先进理念。德国队今天踢的已经完全不是昔日那种德意志战车足球。

在意大利人之前,巴西人已经为固执坚守付出过代价。巴西足球太强调其历史辉煌,强调其原生性,却忘记了当年把4个轮胎挂在球门四角让球员练习射门这种招法也是匈牙利人古斯曼带来的。2014年世界杯选择斯科拉里和世界杯后邓加回归都是固执的体现,这两位全是在今天的足球世界里已经严重缺乏新意的教练。

意大利人同样在学习融汇外来事物方面羞羞答答,他们颇有一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想法,认为意式防守反击只需要加入一些新元素,仍会是克敌制胜的良方。最近一次欧青赛已经证明,控球出色的球队越来越多,意大利式防反越来越不管用,在理念方面,意大利人是严重匮乏的。

可是,谁能让意大利人终于放下架子,拿出决心,像当年的德国一样敢于自我否定、全盘学习他人?

我对文图拉的用兵失误感到愤怒,但仅仅就文图拉这个人来说,我不讨厌他。甚至,我很早就怀疑过,这个实际很本分的老头,可能会一个人为意大利足球那些自大、自满、自以为是的官员们买单。

若是安切洛蒂能够执教意大利,肯定能够为意大利足球重新找回一些热情。但从人才和整个意大利足球的理念体系的匮乏程度来说,安切洛蒂能带来的改变是很少的,甚至,像普兰德利或孔蒂一样取得一些阶段性的佳绩,会让问题被继续掩盖下去。

文图拉  /   安切洛蒂  /   基耶利尼  /   瓜迪奥拉  /   意大利队  /   德国队  /   世界杯  /   意甲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