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赛事多对男网有利有弊 球员不应过分依赖外卡
体坛+特约记者彭延媛述评
吴迪是中国目前参加上海大师赛成绩最好的球员,也是唯一一个单打、双打都获得胜利的球员,同时还是中网成绩最好的中国男球员之一。每一年,当这些中国举办的顶级网球赛事结束时,吴迪都会用意思差不多的语言总结:“(希望)没有浪费这张外卡。”
中国男网至今没有产生突破世界排名100位的球员,但中国的城市每年都能迎来多项高等级的ATP赛事——从深圳、成都的250级别,一直到上海的1000级别大师赛。如果加上挑战赛,全中国一年有20个左右的男子职业网球赛事。公认的是,这些赛事的存在对中国男网的发展是有利的!
道理很简单。以中国球员现有的ATP排名,他们不可能直接参加锦标赛级别的赛事,多半只能去打挑战赛。而这些赛事的外卡,无论是站在主办方还是中国网协的角度上,显然都更愿意发给本国球员。换句话说,因为这些赛事的存在,中国球员拥有了一条参加职业网球最高级别比赛的捷径,最起码每年都有机会和世界排名前50位乃至前30位的球员过招,甚至有可能战而胜之!
要知道,网球作为对抗性项目,和什么人交手是非常重要的提高途径。否则,德约科维奇为何反复强调“费德勒和纳达尔让我变成了更好的球员”呢?而费纳相互间为何也是同样的评价呢?因此,高等级中国赛事给予中国球员的锻炼机会千金难买!
美网青少年组双料冠军吴易昺前两天已经正式成年,而在年满18岁前后,他参加的第一个成年组大师赛就在上海。吴易昺受访时多次强调,这种方式本身就对他大有助益,让他在关键阶段更直观的看到了青少年和成年组的差距。
当然,从更实际的角度来讲,大量低级别赛事才是中国球员职业道路的压舱石。在球员职业生涯的初期,旅行费用占支出的大头。锦织圭的教练、网坛名宿张德培就认为,这些赛事能帮助中国球员以比较低的成本起步。
此外,在熟悉的环境里比赛,还能减少长途、长期旅行带来的身体健康问题,帮助中国球员拿到更好的成绩。可不要小看旅行带来的负担——36岁的费德勒在谈及如今的球员职业生涯越来越长时就指出,交通比30年前更便利是一个重要因素!
然而,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利弊互现的。中国赛季的存在和中国网球赛事众多,也让中国男网的发展遭遇了一种另类的挑战,那就是依赖性。张择、吴迪等球员多次谈到,他们不能依赖中国赛季的外卡,不能依赖每年那一、两场的高水平对决,还是要从低级别赛事中扎扎实实的积累。他们也都认为,多到国外参赛,去和不同的球员交手,体验不同的文化环境,才算真正融入职业网球。
有趣的是,费德勒从另一个角度谈到这个问题。在被问到吴易昺以中国首位青少年世界第一的身份转入成年组、是否会承受太大压力时,瑞士人干脆回答说:“那就出国比赛!”
19个大满贯得主一语道破的真谛,有多少中国男球员能get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