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破二”愈演愈烈 是挑战极限还是自不量力?
体坛+特约评论员丹宁述评
备受世人瞩目的2017年柏林马拉松赛最终没有实现期待中的“破2奇迹”,冠军成绩距离打破2小时2分57秒的世界纪录也还有一些距离。
客观原因不难找:雨水带来的湿滑赛道让基普乔格等三大高手破纪录的雄心壮志难以兑现,加上三人的身体、竞技状态并不都在巅峰,没能形成竞争和合力……总之,“冲二”又一次失利。
其实,人类以运动的方式挑战自身极限,永远具备无穷的魅力,这是人类自我觉醒、自我认知、自我肯定的重要方式。田径运动的历史上也不乏对于一些运动成绩重大节点的期待,但却没有“冲二”来得这么轰轰烈烈、这么大张旗鼓。
从理论上来说,一个竞技项目的重大突破,必然伴随着训练方式、运动器械的革命性突破,有一大批高手的成绩越来越迫近人们的期待值,那么冲过某个节点就是水到渠成的事,这也是商业运作乐衷于炒作“冲二”的原因。今年5月6日,在意大利蒙扎赛道的一次精心组织的测验(不是正式比赛)中,基普乔格跑出2小时24秒完赛,尽管未被国际田联认定为世界纪录,但却距离“破2”咫尺之遥,这也让“冲二”概念越炒越热。
但事实上,很多重大节点的突破更大程度是天才运动员在某一个特定环境爆发的结果,偶然性往往大于必然性。
男子百米何时“破十”一直是田径史上最大的悬念之一。杰西·欧文斯毫无疑问是史上最伟大的跑者之一,他个人的巅峰是柏林奥运会上的10秒20,但是他也不敢奢望冲击10秒大关,因为时机未到。过了整整24年,一代又一代的飞人逐渐“蓄势”,终于在1960年的苏黎世由德国人哈里率先达到了10秒整的临界点,随后又足足过了8年,才由海因斯在墨西哥城奥运会上实现了重大突破:9秒95,悬念终于解开。但资深体育迷都知道,这一次打破10秒大关,与其说是百米项目自身的提升,倒不如说是墨西哥城高海拔的外力加持所致;同样在这届奥运会上,比蒙跳出了惊世骇俗的跳远纪录8米90,保持了23年才在东京世锦赛上被鲍威尔打破。
百米破“十”,跳远破九米,这是人类已经达到或者注定将会的成就,只不过需要特定的机缘。现在大家也都知道了,大张旗鼓地预告要“冲二”是运动器材厂商的大手笔策划:耐克公司去年底公布一项挑战计划——Breaking2(“破2”),志在把马拉松的世界纪录攻破至2小时以内,三位顶级选手入围了这个计划。据悉,为实现“破2”壮举,耐克与诸多顶尖团队达成合作协议,为三位高手提供训练、营养、产品、环境等的整体方案。
一句话:雄心勃勃的人类凭借日新月异的高科技+顶尖的运动天赋+商业利益的推动,精心组织了一次对极限的挑战。
但是,人类“极限”真的不是说打破就能打破的,尤其是这样带着强烈计划性、甚至广而告之的挑战行为,会不会被大自然以各种方式巧妙的抵御?2小时跑完马拉松的“神迹”真的适合这样有组织、有策划的来实现吗?冲击世界纪录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现在要在径赛项目中一口气提升2分58秒之多,这到底是对“人”的愈发自信还是缺乏敬畏心的狂妄,抑或干脆就是商业推手造就的热播剧?
事实证明,以当今最强的顶尖选手们的实力,加上最好的天时(气候凉爽)、地利(道路平坦)、人和(精心组织的高水平“兔子”领跑),也未必就确保能“冲二”,如果连续炒了两年还是没有人“冲二”成功,这个话题是就此淡了呢,还是越演越烈并且伴随着越来越高的赏格?
挑战人类极限,永远是一件魅力无穷的事,但像“冲二”这样掺杂着强烈商业利益的行动,未免让有些运动原教旨主义者觉得有些变味。当然,说不定在不远的将来,“冲二”这一刻真的就这么到来了,或许这就是时代变迁带来的必然;但那个时候,还会有目睹博尔特跑出9秒69、比蒙跳过8米90时给全人类带来的震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