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悼念于大川老师:我们是忘年交 老师一路走好

张力08-16 16:36

于老师走了,周一下午得到了他家里人的消息,虽然这些天已经有了思想准备,但依然难以抑制这些年和老爷子在一起的一幅幅画面浮现在脑海前。

我们这个年纪的德国球迷,都是从看于老师参与解说的比赛熟悉德甲联赛的。我至今都还记得高中阶段,哪怕课程再忙,都要在周六晚上准时坐在电视机前。当中场休息的时候,于老师给大家介绍德甲球队的地址等信息时,我都会拿个小本子一笔一划照抄下来。想想也挺有意思,当年的课堂笔记本封面上,都被我写满了各支德甲球队的德文名称。

那时候的我已经下定了决心,要去北大德语系,将来像于老师那样从事和德国足球有关的工作,或许是现场报道,或许还会有机会成为解说嘉宾……大三下学期,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通过毛遂自荐成为《体坛周报》的特约记者,意外发现原来于大川老师也会给他们撰稿。真的要感谢当时的编辑谭亮,我请他问问能否直接和于老师联系。面对这样一位刚刚入行的年轻人有些冒昧地请求,于老师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我至今都还记得,当时在北大宿舍里,第一次用201卡电话拨通于老师家里电话的情景。小时候的榜样,熟悉的声音在电话里如此清晰。从此我们就成了忘年交,作为一位老北京,于老爷子不仅会和我谈论德国足球,也会聊起在北京的生活,我们虽然见面的次数不算频繁,但是只要我这位晚辈有任何需要帮助的地方,老爷子从来都是一口答应下来。

无论是当初在体坛为网站做名家采访,还是后来做《张议德》,于老爷子都曾经坐在被采访者的位置,和我聊起他当年如何学习德语,走上德国足球报道以及央视解说嘉宾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后来我有了和老爷子相似的经历,于是我们的话题越来越多。老爷子总是非常明确给出自己的观点,他习惯于晚睡,因此也会经常关注我的解说,提出自己的建议。

其实老爷子退休后公开露面的次数并不多,他把更多的时间用来陪伴孙女成长,享受天伦之乐。除了这仅有的几次采访,真正有很多球迷可以见到他的机会,应该就是两年多钱在北大,当我的新书《这条路》举行读者见面会的时候,老爷子欣然前来为我站台宣传。至今还记得那一天,在我的母校里,当老爷子出场的时候,气氛是多么火爆。在这本书里,于老师对于我这些年的工作寄予充分肯定,我知道这是他对于一位晚辈的呵护。

最后,就让我用他给我写的一段话作为结尾,愿老爷子一路走好,天堂里依然有属于你的声音和欢笑,我也会牢记他的教诲。于老师对我来说,亦师亦友。“十几年过去了,张力长大了,成熟了,报道的水平越来越高了,涉猎也更全面了。当广大读者品味他在详实的报道德甲比赛实况、德国足球明星访谈录以及近几届世界杯的精彩文章后,您是否会想到,张力为此付出了多么大的精力和热情?借此他的新作即将面世之际,谨向张力表示衷心的祝贺,祝愿年富力强的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张力,努力!”

于大川老师讣告

中国共产党党员、原中国体育报主任记者于大川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8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

于大川同志1942年3月出生于北京,1967年7月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东欧语系德语专业,先后在河北省高碑店市、北京阀门厂、北京市液压工业公司、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1992年5月调入中国体育报工作,2002年退休。

于大川同志在中国体育报国际部工作期间,从事国际体育报道,其中在德国足球甲级联赛报道方面成绩突出,曾被中央电视台聘请为德甲直播顾问。

于大川同志长期从事体育宣传工作,在新闻出版工作中始终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刻苦努力,团结同志,为中国体育报的宣传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于大川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事,好师长。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为继续做好体育宣传工作而努力。

于大川同志,安息吧!

于大川  /   德甲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