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大战再掀讨论潮 AI如何让体育产业弯道超车?
在柯洁和阿法狗的“人机大战第二季”掀起AI讨论热潮时,另一场AI讨论大会亦同期展开。5月22日,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智能体育分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来自科技界和体育界的大佬们出席,探讨前沿科技和人工智能对体育行业的服务。这是体育行业历史上第一次走进这场全球性的人工智能盛典,82岁的戴维镛感叹,“现场每一个人都见证了历史。”
人工智能如何辅助体育?
戴维镛是原国家体育最局电子信息中心主任、原信息产业部重大工程专家组成员,已退休约20年,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阐述了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戴老从1958年到戈壁滩工作,见证了军工领域由低技术、低精确度、人工化到初步智能化的发展过程,他说,这就是人工智能的雏形。
后来,戴老担任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技术准备工作,期间接触了许多智能化的东西。在他看来,人工智能最难模仿的就是体育,但AI可以从多方面辅助体育。精准选材、科学训练、运动会的开展……人工智能可以为体育提供更便捷、更精确的数据和服务。“我国体育中的科技含量还很落后,”拥有丰富人生阅历的戴老强调,“观念上的束缚不可取!”
原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中心主任、党委书记、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何珍文亦赞同戴老的观点,他详细介绍,人工智能可以如何为中国体育的转型和发展提供新手段,尤其是体育大学场馆科技元素。2008年北京奥运会筹备阶段,何珍文曾参与北京体育大学的场馆建设策划。
他还指出,我国现在的体育产业遇到了好时机,可是国家和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仍难满足。他风趣地说道,“我在北京体育大学工作,我儿子都找不到地方踢球。”
何珍文认为,在竞技体育方面,AI可以介入裁定、训练、现场指挥三大方面,也可监测运动员的负荷情况,进行伤病防治。他以当下火热的马拉松比赛为例,不能“伤了才知道伤”!
国家体育总局信息中心综合业务部部长、总局体育信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张立女士表示,自己深受阿法狗战胜李世石的触动,指出只有抓准大数据和有效的算法才能更好地加快智能体育的发展进程。
国内体育产业发展仍在末端?
国务院46号文件提出,到2025 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达到7万亿。对于国内目前的体育产业发展,智能体育分论坛的嘉宾都认为空间巨大,但发展仍处于“末端”。成浪网络是一家致力于提供线上体育服务的公司,其董事长杨侃在论坛上指出一组数据:过去几年,体育产业占国内GDP比例增长缓慢,每年增加约0.1%,目前约达到1.0%,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值为2.0-3.0%。与此同时,国内旅游和电影市场发展飞速,尤其是在线业务的增长,这显示在线体育服务仍有上升空间。
另一方面,国内体育产业70%是由“体育用品”组成,即衣服、装备等,而这在发达国家当中只占到34%左右。而且,国内体育场馆信息化程度普遍不足,现状十分无奈。在杨侃看来,如何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引导体育消费,如何通过增加体育趣味性来吸引年轻人,如何提供更优质的体育服务,成为体育产业当下需要考虑的问题。
论坛上,根尖体育总经理、前篮球运动员王海滨向大家展示了人工智能在电视转播中的应用,如NBA等顶级赛事的转播,球员、教练甚至球迷们都能时刻体验到科技带来的便利,可以即时读取比赛数据统计,还亦可多角度回看精彩瞬间。人工智能加强了赛事观看的趣味性。
深圳谦云投资创始合伙人杨建波先生曾在华为主导大数据项目工作,他表示,当下我国体育连数字化和自动化都没实现,而人工智能是体育行业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我们本来很多东西都不如人家,现在可以把最前沿的、开创性的东西直接拿过来用。”对于如何把人工智能和体育相结合,他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是体育和传媒的天然结合,相互促进;二是赛事要找到实现盈利的方式,如AR、VR跟电竞结合等。
人工智能关键是参与和推动
著名篮球评论员、2022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副部长徐济成正是本次论坛的主持人,他也谈到了自己对于智能体育的理解。大徐介绍,国家会议中心即将成为冬奥会的主媒体中心,这是智能体育发展的机会。他尤其强调,智能体育的发展在于运行,即不管有多少概念、想法,落地是最重要的。
体育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相信未来的人工智能将对体育产业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