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围联要做成最大的围棋联赛?敢问路在何方
记者谢锐上海报道 城围联从2015年诞生起,其发展之迅猛,已经超出了原有的设想架构。
首先,城围联证明了围棋也可以做大。围棋在政策上的优势日益凸显,国力的日渐强大,作为优秀传统文化项目的围棋兼具现代竞技特色,拥有先天的优势、后天的高度。城围联才不过两岁而已,即获得国家体育总局和广西自治区(城围联发源地)高级别表彰授牌,寄望其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体育产业化两面开花的标杆,其心可鉴。此次城围联颁奖典礼,国家体育总局和广西自治区高级别领导纷至沓来,已表明城围联这个新生物得到上层充分认可。
城围联最初18支队,2016年扩军为24支,从2017年开始再度扩充为32支,规模越来越大,吸纳的企业、媒体等社会资源越来越多,这都是眼见的事实。围棋在民间拥有不可估量的市场潜力,那些大多数游移于国家围棋队之外的棋手,没有条件参加围甲、围乙联赛,但他们渴望比赛和收入的诉求在城围联得到了满足,即便如当年的棋界风流人物马晓春九段,城围联如今也成为其最重要的比赛,每场比赛他都争着上,这在5年前完全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此外,还有最大多数的业余高手也渴望拥有城围联这样的参赛平台,国内各种业余赛事林林总总,多如过江之鲫,但这些赛事大多是淘汰赛制,而且无一例外都是个人参赛制,城围联拥有常规赛、季后赛等多轮赛事,还有赛会制、主客场等多种比赛模式,这对业余高手们的吸引力远超别的业余赛事,一如职业棋手的围甲联赛与各种头衔战的区别,双方的体量完全不成比例。
城围联在职业围甲联赛和各种头衔战之外,找到了一个适合众多职业、业余高手一起“玩”的赛事平台,这也是城围联一出世便得到等级分排名靠后的职业棋手和大多数业余高手欢迎的核心缘由。
但好的比赛平台,必然由雄厚的资金支撑。城围联的终极目标是打造中国围棋NBA,那么前提是这个联盟要足够强大,能将这么多棋手笼络进来。在广告、直播收入尚属空白的现实条件下,联盟如何“落地”实现盈利,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联盟最初的模式是“以棋生地,以地养棋;以棋生楼,以楼养棋”,南宁“南国弈园”堪称其样板,其后衢州“弈之谷”产业园亦有望成为“南国弈园”的翻版,但客观而论,这种模式难以大面积复制,因此称之为“模式”失之勉强。
城围联公司也应该是意识到“南国弈园”模式推广的难度,所以从2016年起动员、鼓励国外围棋俱乐部参赛,这显然不是“以棋生地”的模式了,又回到原来的传统办赛路子,先尽力扩大比赛影响力,寻求比赛冠名赞助,解决经费一时之急。
从长远来说,城围联必须形成强有力的联盟,而不仅仅是一个办赛公司。办赛最大的资源是棋手,建立自己的等级分排名体系,将全部参赛棋手纳入其中,完善转会、选秀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每队实力参差不齐甚至悬殊,这迟早会伤及联赛;此外,城围联必须高调寻求政府财力支持,至少确保基本运营,而后再通过“南国弈园模式”和冠名赞助等多种盈利方式并举,全线开花,方能走出资金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