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材料到公开通报,裁判报告本该是不能说的秘密

罗珂12-29 21:42 体坛+原创

体坛+记者罗珂报道

圣诞大战骑士对勇士最后两分钟的裁判吹罚报告,引发了一片反对之声。从当事人杜兰特到见证者勒布朗科尔,再到外人波波维奇大范甘迪,都表达了自己对此类报告的种种不满。那么,联盟为什么要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吹罚报告,NBA球队早就有了

从2015年3月1日开始,NBA开始发布最后两分钟(包括加时赛)、分差在5分以内的比赛的裁判吹罚报告。但实际上很早以前,许多球队都已经自行统计了关于裁判吹罚各种倾向的数据,谁喜欢吹哨,谁鼓励身体对抗,谁爱吹技术犯规……每家心里都有一笔账。

“一切能够影响比赛结果的因素,都是非常重要的。”小牛队老板库班当然在这方面不会屈居人后,他在2011年斯隆大会就解释了记录裁判吹罚的意义所在,“所以我想方设法竭尽所能去了解每一名裁判的吹罚技巧。如果某裁判比其他同行更喜欢吹三秒,又或者某裁判比其他同行更喜欢吹假摔,这当然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我们的比赛部署。”

有需求就有商机,NBA视频服务公司Synergy Sports Technology前技术顾问约翰·波尔,便组织了一个团队开始追踪裁判的数据。和传统的采集犯规处罚数不同,波尔们是通过比赛录像剪辑,将每名裁判的每次吹罚都整理在案。在经过归类分析,就可以得出任何一名裁判的吹罚倾向,而这些信息对NBA球队来说,就是值得花真金白银购买的“心水好料”。

吹犯规次数的频率,尤其是吹技术犯规的倾向——因为技术犯规次数少,从统计学角度看它们拥有很高的“变异系数”——将决定球员在这场比赛是打得凶狠些还是动作收敛点。按照波尔的统计,2011-13这两年时间里,包括季后赛,最喜欢吹T的裁判和最不爱吹T的裁判,平均每82场比赛里吹罚技术犯规的差距超过40场:前者平均每场判0.577次,后者则只有0.067次。

另外在波尔的报告里,哪些裁判抓防守三秒违例比较严,哪些裁判在出现球员正面身体接触后习惯吹阻挡,哪些裁判则更倾向判进攻犯规,都有详细的记录。比起吹技术犯规,这些更不容易被外人察觉,但对比赛的影响同样不小。甚至,他们还会统计出裁判站在球场一侧和另一侧吹罚的倾向有怎样变化——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视线或者其他原因。如果球队愿意,他们可以将某些特定战术安排在距离这名裁判远或近的地方执行。

以正视听,联盟发布权威版

按照推算,如果一支球队通过研究裁判报告,有的放矢,每三场比赛多得1分;那么一个赛季下来,他们就可以多赢1场比赛。能不能进季后赛,能不能拿到主场优势,或许就是这一场之差。

对于球迷来说,这些数据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但对NBA球队,它们的价值可就不一样了。因此,越来越多的球队开始和波尔,以及其他从事数据研究的机构合作,购买他们需要的裁判报告。从积极角度说,教练可以更详细地安排比赛中的战术:比如要求后卫多突破到禁区上篮,因为当值裁判更多会吹阻挡犯规而不是带球撞人;比如让中锋大胆在三秒区多待一阵子,因为当值裁判不怎么抓三秒违例。而另一个不为人知的原因,则是向联盟提起抗议时有理有据:你看他就是吹罚不公!他有歧视倾向!

而要知道,NBA联盟在关于裁判数据的积累方面,绝对不会比任何NBA球队或者数据分析机构差劲。出于检查和监督的考虑,他们早就在很久以前开始记录裁判的每次判罚。尤其是在各队场馆里安装了SportVU多镜头追踪系统之后,更是做到判无巨细一网打尽。只不过在去年之前,联盟不会向外界分享这些数据,而是只用于内部的学习、研究乃至处罚。

最后两分钟关键时刻吹罚报告的出台,和NBA现任总裁萧华的力挺不无关系。“对球迷和球队来说,有时候裁判的吹罚是错误的,或者对某些判罚,球迷球队有权利知道为什么会这么吹。所以,裁判报告的意义在于告诉大家哪些吹罚是错的,以及解释为什么这样吹罚是对的。这只是一个工作的扩大化行为,以前NBA也有裁判报告,现在只是将其公开了。我们做的就是将之正式化,并向公众表明这个审核过程我们一直都是有。以前这些报告像小道消息一样很不正式,让我感觉非常不舒服。”萧华说,“或许在未来有一天,我们能做到发布全场比赛的裁判吹罚报告,但这需要更多资源,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只是刚起步。”

关键判罚,亡羊补牢无用途

“从球员角度来说,他们肯定想知道,是否有人会因此承担责任?这是肯定的,裁判是要被评级的。他们与球员没什么区别,球员会被各种标准来评级,这个时代几乎所有东西都可以被数据分析,裁判也是一样。”萧华的话听起来没什么错,但对于在场上担当黑衣法官的裁判,完全公开透明似乎并不是那么好。尤其是如今的关键时刻吹罚报告,更是容易让裁判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

你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最后时刻应该让球员自己决定比赛。”但换个角度考虑,裁判让球员自己决定比赛,不也是决定比赛的一种方式吗?圣诞大战最后时刻漏判了杰弗森对杜兰特的犯规,直接改变了比赛的结果,但这终究不过是场常规赛;季后赛裁判报告惹出的“麻烦”,后果可严重多了——

2015年东部半决赛骑士公牛第四场,骑士主帅布拉特在本队已经没有暂停的情况下,叫了一个暂停,但裁判未做出吹罚,公牛也失去了得到一次罚球并获得球权的机会。最终骑士翻盘成功将大比分扳成2比2,否则他们很可能会以1比3陷入绝境。

2016年季后赛首轮勇士火箭第三场,哈登投进制胜球前已然进攻犯规,但裁判未做出吹罚;当然勇士凭借超强实力还是过了关,未能造成什么太大影响。

2016年西部半决赛马刺雷霆第二场,裁判出现了多达9次错判漏判,其中最后13.5秒就有5次;最终雷霆客场险胜,将大比分半程1比1。2016年西部半决赛马刺雷霆第五场,裁判的1次错判和1次漏判都对输球的马刺不利,输掉天王山之战的马刺,大势已去。

但是,这些问题是可以完全避免的吗?或者说公布吹罚报告就可以完全避免?显然是不可能的。即便NBA裁判的培训是全世界最严格的,他们可以通过NBDL、WNBA和NBA迅速积累大量经验,但裁判终究不是机器。纵然你让球迷球队知道了裁判如此吹罚的理由或者问题,又能如何?比起错判大家更容易谅解漏判?而球员犯规被吹对方通过罚球获胜,又怎么能说是“裁判决定比赛”?不是球员的犯规和罚球决定了比赛吗?

除非比赛最后2分钟的判罚标准和前46分钟不同,否则我们完全可以说,吹罚报告没有任何教育意义,也无法改变任何结果,更难说产生任何影响,那么它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如果仅仅是让人死个明白,那么在全场裁判吹罚报告出台前,这种2分钟的报告完全可以叫停了。

欢迎下载体坛周报客户端体坛+app

NBA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