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榜单不必全信 运动员商业价值最容易被无视

丹宁12-07 18:15 体坛+原创

体坛+特约记者丹宁评述

近日,某调研机构发布了2016年最具商业价值明星榜TOP100,据称是收集了目前中国市场最活跃的500名演艺、体育明星,涵盖15万消费者意见后的调研数据,统计计算时间是从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

在100位当选者中,体育明星为12人,排位最高的李娜列第24位,得分54.41;宁泽涛第29位,得分52.03;姚明第35位,得分49.80;孙杨第44位,得分47.78;林丹第47位,得分47.38……

据称“赚多少钱”并不是排名的主要依据,这份榜单上复杂的加权系数(专业力、代言力、媒体活跃力和个性区隔等四个维度)到底是不是科学其实很难说。我们不妨横向参照一下央视体坛风云人物的评选,后者很明显是以成绩和影响力作为主要评价标准,虽然也不容易量化,但毕竟争议不大。因此,对于体育人而言,大可不必太在意结果,一份没有朱婷、没有邹市明、没有苏炳添、没有柯洁的榜单,确实很难说有太强的科学性和说服力。再仔细看,文艺圈从演员、歌手到导演都可以上榜  ,而体育界诸如郎平这样的大腕却被完全无视,足以见得这份榜单并不具有太强的说服力。  

但是,即使我们把榜单存在的不科学性考虑在内,把奥运会带来的商业价值提升在时间上会一定程度地滞后考虑在内,这份榜单依然基本反映了体育明星和娱乐明星在商业价值上的差距。

如果横向和美国做一个比较的话,可以发现,詹姆斯跟好朋友JAY.Z的商业价值就算有差别,也是同一个数量级上的差距,是量的差别而不是质的差别。NFL、NHL、NBA的体育明星作为整体在商业价值和影视明星、歌手并没有太明显的差距。而我们的体育明星远远地被抛在娱乐明星之后。

已经被炒作了相当长时间的体育产业“五万亿”的概念,到底有多少实实在在的、而不是倒腾概念和资本的成功者?大量的从业者其实只是停留在兜售对远景的预期而已,说到底,我们的体育产业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阶段,而标志之一就是体育明星商业价值不能充分开掘。

中国体育界没有能够批量制造出成绩突出、个人魅力无穷的明星。从某个角度来看,这也可以看做是体育界在呼唤“供给侧改革”。当下乃至未来的体育产业,需要的是更多的个性鲜明、魅力无穷、影响力巨大的明星,而不仅仅是金牌机器。当然,在任何一个国家,夺得金牌都很光荣,只是金牌和金牌从商业角度来看并不等值,这个跟项目的影响力、职业化程度休戚相关,任何国家都概莫能外。

离开菲尔普斯、佩顿·曼宁、伍兹、勒布朗·詹姆斯,大概完全无从谈论美国的体育产业,事实上,美国的体育产业是以极具商业价值的明星作为先导的,这个和好莱坞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的娱乐圈也已经和这个国际惯例接轨,不管你对当下国内娱乐圈的品格、品质有多少差评,但不得不承认,至少在造星的主观能动性上,娱乐圈已经甩了体育圈好几条街。长期由体育主管部门主导的、以争金夺银、奥运争光为核心的运动员打造方式,最容易被无视的就是运动员的商业价值和利益。这不是体育明星的问题,他们绝大多数的精力本来就是应该集中在赛场上,至于赛场外魅力的展现、商业价值的提升应该是由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但很显然,无论是相应的人员还是最终的业绩,都还是显得不够专业。

娱乐至死的年代,似乎娱乐明星天生就具备更广谱的接受度?也未必如此,有多少娱乐明星,能够接受奥运会期间那种全民无差别似的膜拜?只是,大量的奥运明星,以四年一度的频率闪光,而且又“生不逢时”,奥运会的影响力处于1984年来的最低谷,使得奥运会金牌在商业价值方面的加成严重缩水,再加上没有合适的团队在背后推广,主管部门对扩大运动员的商业价值缺乏足够的动力……这都是体育明星和娱乐明星在商业价值上差距巨大的原因。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