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让我们聊聊,孟菲尔斯的表现到底职不职业?

张奔斗09-10 13:55 体坛+原创

文/张奔斗

那些没有在今晨三点半爬起来观看德约科维奇与孟菲尔斯半决赛的球迷,错过的也许是本赛季最奇怪的一场比赛。

这可不只是我说的,我的同行们也纷纷如此定性。《华尔街日报》以及《华盛顿邮报》都将“Bizarre”(离奇古怪)一词做进了标题,美联社的标题更使用了“odd-as-can-be”(要多奇怪有多奇怪)这样的词语——其实这个词儿也挺古怪的。

赛后发布会上,孟菲尔斯简直遭到了记者们的“围攻”,提问包括“你似乎并没有尽全力?”、“有些时候你好像在全力竞争方面有些问题?”以及“你是不是觉得针对德约的战术没能奏效?”最初,孟菲尔斯还耐心地一一回答,但最终,他失去了耐心,回击道:“F*** yes, I am competing…”(TMD是的,我在努力竞争。他打得太好,我只是在努力寻求改变而已!)

孟菲尔斯到底做了怎样大逆不道的事,激起了阿瑟·阿什球场内全场的嘘声,和来自媒体的集体拷问?这场比赛刚进行16分钟,他就以0比5落后;人们似乎窥见了,此前对德约12场全败的阴云已铺天盖地。此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他开始全身松松垮垮地站着接发球,丝毫不降重心;他以切削和推挡的方式将球绵软地回到德约场地的中部,完全不怎么发力;不管时机是否合适,他都冒险向网前冲击。那个已经被我们赞赏了大半年为打法注入理性的孟菲尔斯,突然之间,又变得像他曾经的那般随性。

而比这更奇怪的是,这一招竟然奏效了。德约被这奇特的招数打乱了节奏,他开始出现双误,底线失误也变得离谱,并且被破发球局。孟菲尔斯赛后承认,他这种太极式打法,是从年初那场西蒙让德约出现100次非受迫性失误的五盘大战中得到的战术启发。然而,与打法一以贯之的西蒙不同,孟菲尔斯无法在两种思路之间切换自如;虽然赢得了第三盘,但不足以赢得胜利。

孟菲尔斯最大的指责者,来自约翰·麦肯罗。整项赛事期间,他在孟菲尔斯比赛解说中都不乏对他的质疑,本场比赛更指称这位法国选手“不职业”——对于职业球员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强烈和严重的批评。

孟菲尔斯有他的委屈:“很难过他如此批评我,可我一直在尽力做得更好,但这并没那么容易。当你的对手打得太好,你需要做一些改变和调整,打网球并非只有一种方式而已。”孟菲尔斯表示,他和麦肯罗之间并无个人恩怨,而对于现场观众的嘘声,可能正因为一些戴耳机收听解说的球迷受到了麦肯罗的影响,“如果我有麦克风,我会告诉球迷们,别再说我不职业,他简直是在杀了我。我只是接受了对手打得太好的事实,我只是想改变战术。”

孟菲尔斯的辩解,的确打动了一些记者。英国记者西蒙·钱伯斯和另一些同行均表示,这是一场极为真诚坦率的赛后发布会,《纽约时报》名记克拉里也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我站在孟菲尔斯一边,并没有打球的所谓‘正确方式’;在尊重规则的前提下,你要有胆量为扭转战局做出改变,下手发球啊什么的都可以被允许。”

从这个角度来说,并非身高臂长而且也并不具备重炮发球的锦织圭,在另一场半决赛中面对瓦林卡时大打发球上网,未尝不是为了在竞技场上生存而做出的战术选择。毕竟,他的体能深度本就不足,上一轮和穆雷的五盘恶战又有了相当折损;半决赛中,只能尽可能缩短回合数和比赛总时长,他才会有胜机。而比赛中也体现得非常明显,随着比赛的深入,一脸疲惫的锦织圭体能就越是吃紧;但他仍然拼到了最后,从这个角度来说,他非常职业。

孟菲尔斯同样是为尽可能力求扩大胜机而做出了战术调整,只不过,他的选择和锦织圭的发球上网相比,显得极端和罕见得多。他踏入了灰色地带,自然也引发了极大争议。

德约赛后也承认,孟菲尔斯的表现一开始的确让他措手不及,但他对这位少时好友评点说:“这就是他的风格。”两人赛后也在网前拥抱,看上去并无芥蒂。说到底,职业,或不职业,但结局是,德约是这场比赛的赢家——他展示了球王应有的抗干扰能力,同时,13场连胜,也是他和对手实力之间差别的最好说明。

而竞技体育,最终讲的,也只有实力。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