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体育观察(2)巴西夺冠敲响奥运足球丧钟?
体坛+记者王勤伯报道
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关于足球退出奥运会的一番话,引发了不小的风波。奥林匹克大家庭里,能够和国际奥委会分庭抗礼的单项协会唯有国际足联,但围绕奥运足球赛的冲突,更多和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世界杯和奥运会各自走上全面商业化道路有关。
1977年,国际足联决定禁止参加过上届世界杯的运动员参加奥运会足球比赛,这是阿维兰热成为国际足联主席后的重大举措,目的是让足球世界杯成为拥有独一无二重要性的赛事。只有独一无二,才能保证世界杯的商业价值。
1992年奥运会开始,奥运男足参赛球员年龄必须不超过23岁,1996年又引进3名超龄球员制度。总之,阿维兰热在不到20年时间内,让奥运男足变成一项无足轻重的非成年赛事,奥运男足金牌仍有一定象征意义,但越来越无法和世界杯冠军相提并论。
在阿维兰热改革之前,足球仅仅缺席过1896和1932两届奥运会,各足球强国绝非今天一样对奥运男足无所谓。英国在1900、1908和1912年拿过3次奥运金牌,1920年代乌拉圭又两度夺金,阵中多名球员也是1930年乌拉圭赢得首届世界杯冠军的骨干。同样,赢得1934和1938两届世界杯的意大利,也在1936年奥运会上赢得了金牌。
40年代末,匈牙利人蔡斯勒在北雪平俱乐部打造出二战后第一支具备全攻全守雏形的球队,瑞典队赢得1948年奥运男足金牌。此后,奥运男足金牌被东欧阵营垄断,不可一世的匈牙利队在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上夺金,1960年代又两次夺金;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东德、苏联都曾获得奥运男足金牌。由于世界杯很长时间也是16队参赛,基本保持16队规模的奥运男足比赛也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吸引力。
1992年开始,奥运男足比赛变成U23级别,世界格局立即发生改变,东欧阵营昔日优势顿失。西班牙凭借东道主之利赢得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金牌,然后是非洲球队尼日利亚(1996)和喀麦隆(2000)夺金,紧接着是青训制品井喷的阿根廷在雅典和北京连续两届夺金,2012年在伦敦,同样青训出色的墨西哥又在决赛击败巴西夺得金牌。
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不少23岁以下球员忙于成年国家队和俱乐部赛事,奥运足球金牌含金量急剧下降。唯有未曾夺金的国家非常看重它,如2004以前的阿根廷(甚至2008也很重视),和直到2016里约奥运的巴西。
2016里约奥运会,可谓几乎只有巴西一家全力以赴。足球强国里,阿根廷、葡萄牙、德国都是拼凑阵容,不仅没有超龄巨星,甚至U23级别的好球员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出战。这是为什么巴西足球名宿托斯唐认为,尽管巴西夺金实现多年夙愿,但如果德国也选入三名穆勒、博阿滕和诺伊尔那样等级的超龄球员,实力足以两球净胜巴西。
罗纳尔迪尼奥、梅西、里克尔梅、阿圭罗、迪马里亚......这样的奥运男足阵容以后不会再有。
因凡蒂诺对南美足坛非常了解,这里是他的重要票源地。他显然看到了更大的危险:在巴西也终于圆梦以后,或许未来将没有任何足球强国把奥运男足金牌当回事,尤其奥运会和欧洲杯同年举行,欧洲足坛强国几乎无一会愿意派出参加过成年国家队比赛的U23球星参加奥运。因此,从下届奥运会开始,奥运男足比赛可能沦为彻底鸡肋,连巴西也可能派出一支混混球队参赛。这样的赛事,保留下去价值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