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评]塔尔德利在鲁能变水塔 凭啥球员独自背锅?

周佳骅05-31 17:40 体坛+原创

在主场0-2负于北京国安之后,山东鲁能的舆论氛围变得愈加恶劣,针对外援、主帅的讨伐之声不绝于耳。据未经证实的消息披露,鲁能将在第二次转会期购置大牌锋线外援,而从民意调查结果看,塔尔德利被换的呼声最高。从初登中超时被奉若神明,再到如今人人喊打,塔尔德利的境遇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在一片喧嚣之声中,似乎没有人真正去探究,为何曾经的巴西正印9号会在鲁能沦为“水货”,难道所有的责任,都该由球员一人承担吗?

回顾塔尔德利近年的数据可以得知,2009年和2014年,是其职业生涯的两大高点。2009年,塔神不仅与彼时效力于弗拉门戈的阿德里亚诺共享联赛最佳射手,同时还以39球的成绩成为全年的最佳射手(联赛、巴西杯、州联赛的进球数累加)。相较而言,塔尔德利2014年的进球数据逊色不少(联赛进10球),不过,他却在这一年成为巴西国家队的正印中锋,并率米涅罗竞技后程发力拿到巴西杯冠军。


塔尔德利在国家队

从时间上看,这中间足足相隔5年,但若细究就不难发现,塔尔德利这2年爆发的原因其实一模一样。其一,球队以其为核心制订战术打法,其二,身边配备出色的传球手以及突击手,其三,主帅强调“流动性足球”。考虑到2009年离现在过于遥远,笔者就仅以2014年米涅罗竞技的塔尔德利为例。

2014年,刚从日本归来的库尔皮接掌米涅罗竞技的帅印。那一年,曾随队问鼎解放者杯的功臣——罗纳尔迪尼奥和若,前者被球队解约,后者被打入冷宫。在此情况下,库尔皮将球队的阵型从库卡时代的4-2-3-1变成4-3-3,原先司职边前卫的塔尔德利被重新放到中锋的位置上,而达托洛和卢安则成为塔9的左膀右臂。

库卡时代,米涅罗竞技十分倚重球星的个人能力。但在教鞭转交到库尔皮手中之后,“公鸡”就展现出强烈的“整体足球”的风格。在两个边路,卢安和卡洛斯通过不遗余力的奔跑来制造杀机,而处于两名防守型后腰身前的达托洛,则在进攻端淋漓尽致地挥洒自己的才华。有赖于此,塔尔德利在赛季后半段渐入佳境,连连收获关键进球。

最能体现这支米涅罗竞技风格的比赛,就要属巴西杯决赛首回合迎战克鲁塞罗。当时,由高拉特和里贝罗领衔的克鲁塞罗已经联赛夺冠,信心高涨的“蓝狐”急欲拿到巴西杯,成就国内双冠。然而,面对个人能力突出的克鲁塞罗,米涅罗竞技整场都没有给对手任何机会,他们通过积极的跑动以及凶狠的拼抢,完全压制住了对手。最终,以2-0战胜了对手。

通过赛后的数据可以得知,米涅罗竞技共有3位球员的跑动距离超过1万米,从高到低依次是卡洛斯(11496米)、达托洛(11309米)、若苏埃(10709米)。从两队人均跑动距离来看,米涅罗竞技超过对手近1000米。由于米涅罗竞技全队勤于跑动、球员间彼此穿插互动多,自然而然就给锋线上的塔尔德利创造了很多可以利用的空间。据赛后数据可知,塔9在比赛中的最高奔跑时速曾达37.49公里。面对这样一支“流动性”极强的球队,即便是联赛冠军克鲁塞罗也难以招架。



塔尔德利、卢安、达托洛


从巴西来到中国,塔尔德利本身的特点其实没有改变,不过,他身处的足球环境却有了本质上的变化:与米涅罗竞技的“流动性”足球相比,鲁能多年来一直存在着“站着踢球”的顽疾。库卡到来后,鲁能的风貌曾有所改善。不过,由于此人不善沟通、性格乖张,导致球队的更衣室氛围变得非常紧张。在人心不定的情况下,技术层面的改革自然无法得到贯彻。在曼诺接手后,鲁能故态复萌,目前,该队的人均跑动距离列全中超倒数第二。

从技术特点上来看,塔尔德利绝非站桩式的中锋。不过,由于鲁能进攻流动性差,对手往往可以通过中路密集布防,来压缩塔尔德利活动的空间。长此以往,塔神就不得不扯到边路来寻找拿球机会。随着与球门距离的渐行渐远,进球的难度自然就会增大。亚冠1/8决赛次回合迎战悉尼FC,身为中锋的塔尔德利,在边路的扯动非常积极。反倒是球队的两个边锋刘彬彬和吴兴涵踢得不知所云。外界常归罪于“水塔”错失单刀和点球,却选择性忽视其积极的跑动以及对空间的合理利用。

在鲁能,塔尔德利从未获得过战术核心的地位(这从其忽边忽中的位置就可以看出),从前场队友的特点上看,蒙蒂略倒是可以与达托洛相媲美,但他身边却不复有像卢安、卡洛斯这样勤于做球和奔跑的队友。更为重要的是,他欠缺一个适合自身特点发挥的足球环境。如此一来,要求球员拿出在米涅罗竞技时期的数据和表现,就实在勉为其难。

在整个中超都对大牌球星趋之若鹜的当下,鲁能球迷对升级外援的急切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就目前鲁能的情况,难倒只是用超级巨星换掉塔尔德利就可以改变的吗?在主流媒体的解读中,今年是鲁能迈向职业化的元年,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上,鲁能能否拿出投资青训的耐心,来客观正确地评估旗下的外援们呢?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