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超转会总结 一场资本家的非理性战役!

马德兴02-29 11:12 体坛+原创

2月26日24时,今年中超与中甲联赛的冬季转会窗口正式关闭,各队引援工作算是告一段落。中超成为了今年冬季全球投入最多的联赛,全球“标王”也花落中超,以5000万欧元从乌克兰顿涅茨克矿工队转入苏宁的巴西人特谢拉,也算是当了一把“王”的瘾。不过,竞技足球与职业足球是残酷的,身价再高、花钱再多,最终还是要体现在竞技场上,需要用成绩说话。随着中超联赛的大幕即将拉开,只有在全面展开之后恐怕才更有利于作出判断,即此番冬季转会投入如此之大究竟值得与否。

应该说,今年中超中甲联赛冬季转会“烧钱”之势是去年中超联赛电视转播版权飙升为“五年80亿”的一种延续。尽管目前普遍的反映是“烧钱”烧得“有点过分”、尤其是国内球员价格更是“虚高”,但是,需要看到的是,今年之所以出现如此状态,与资本的介入有直接关系,而且资本本身就是“非理性”。在国内前所未有的足球热潮下,尤其是《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公布之后,各种资本见“足球有利可图”,自然一窝蜂地进入到中国足球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拉高各种价码也就再正常不过。

当中国足球引进外援一再出现“非理性”现象时,众多经纪人自然会对中超或中甲球会开出更高的价码,譬如像压哨之前国安“流产”的更换外援方案就很能说明问题,巴甲金靴奥利维拉原本传说将会取代克莱伯,但其所在的桑托斯俱乐部最后时刻大幅度加价,导致最终未果。而桑托斯俱乐部敢于在最后时刻加价,就是摸准了中国俱乐部的“金主”心理。类似这样的情况,在今年冬季转会过程中已经出现过多次。而这种情况在以往也曾有过,但今年因为众多“游资”的介入,让这种情况更甚。在未来转会市场上,中超或中甲俱乐部再引进外援时,恐怕将不得不付出更多、更大的代价。这显然是“游资”进入中国足球之后给中国足球带来的另一个“恶果”。

在内援方面,当中国93年龄段国奥队兵败多哈、奥运会预选赛小组赛中三战三败之时,多少球迷倍感失望。但是,就是这支队伍中的球员,像金洋洋从富力转会至华夏幸福时,居然达到8000万元人民币的身价;谢鹏飞从杭州绿城转会到江苏苏宁队时也达到了5000万元人民币。这或许可以说是“市场行为”,但面对如此大的反差,中国本土球员身价如此之高,除了市场因素外,更重要的还是中国本土球员已经进入到严重的青黄不接地步,市场供不应求,自然导致价格偏离价值。

遗憾的是,“青训”的问题已经喊了N多年,至今各家俱乐部有自己完善梯队的寥寥无几。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尽管从事青少年培训工作的人一直在呼吁:“只要把用于购买外援的资金拿出10%,就可以令国内的青少年培养工作发生根本性改变。”可现实就在于:投身于足球俱乐部的基本都是商人,商人追求的第一目标就是“短平快”,要求立竿见影。因而,即便是不在外援身上投入如此之大,也不太可能会把这笔钱用于青少年球员培养。也正因为此,如今的本土球员已经成为了“稀缺资源”。

但另一方面,本土球员尤其是青少年球员的生存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就是在这种“悖论”之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烧钱”状态。效果如何?只能留待联赛展开之后进行检验。但真正需要思考的是:这种烧法究竟会持续多久?

中超  /   中甲联赛  /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