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毅:李根应写进历史 他是职业联赛里最好的故事
今天,我们来聊聊李根的事儿。在整个赛季里,我从未好好写过李根。现在,当李根与北京的恩怨在最高潮处暂时告一段落,北京男篮停下了前进的脚步,是时候说说了。
当一个做了16年评论员的北京土著来说说李根,我不是来骂街的。
我得说,李根在这个系列赛里,在这个赛季面对旧主北京的比赛里,打得太棒了。说实话,李根在上赛季北京夺冠的季后赛里场均能攻下20分,但像马布里——还有很多人判断的那样,人们并不相信他在最关键时刻决定比赛的能力。面对着旧主,如果说李根有什么要证明的,就是真正去决定比赛。他真的做到了。无论是常规赛还是季后赛,每当面对北京,他几乎都是布拉切牵制下的第二攻击点,总是在关键时刻令北京叹息。在生死相搏的第四战里,李根在最后时刻攻下了决定性的8分,直接置北京于死地。即便在五棵松声浪滔天的骂声中,李根也总是稳稳地将球罚中。他是那么冷静和稳定,稳定地令对手绝望。
在新疆,李根看上去是一个更出色的运动员了——他在北京已经很出色,但现在更出色了。新疆的主帅,他昔日在上海的恩师李秋平把他放在了体系更重要的位置上,给他更多持球进攻的机会;在国家队亚洲夺冠的经历,让他更加自信和坚决。到现在为止,只要你不是被恨意遮住了双眼,你都得承认,李根在上一个夏天做出的,是一个对他个人更好的决定。他挣到了更多的钱,也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和发展。他在北京赢得了两个冠军,现在他有机会冲击自己的第三个冠军。
一个运动员,一个人,在职场上做出对自己更有利的决定,有问题吗?一点儿都没有。
以一人之力,对抗一座城——中国最大的,在文化上最有争议的一座城,李根成为了CBA联赛发展到20年时的一个现象和符号。在那些刺刀见红的时刻,几个月前的赛季揭幕战,直到戏剧性的在季后赛第一轮相遇,无论你是不是北京或者新疆球迷,仿佛人人都在谈论李根的话题。因为李根这样的情景,实在太罕见了。一位运动员正在他职业生涯的黄金年龄,他离开了刚刚夺取冠军的球队,率领着新球队手刃旧主。
确切地说,在CBA20年来的历史上,从未出现过这样的情景。
这就是我想说的。如果CBA联赛50年纪念时重写历史,李根应该是一个历史性的人物。迄今为止,CBA从来没有一位明星运动员,像他一样幸运和自由。李根生长在河南,他在进入联赛的最初就彻底获得了自由身。他在上海小试锋芒;在青岛成为了全明星,打出了身价,当他以年薪300万转会北京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接着,他在北京成为了一名冠军队的重要得分手,转会新疆的身价再次引起了轰动。因为是自由身,李根每一次都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从一名籍籍无名的角色球员,经过舞台的提升和历练,成为国家队的稳定得分点。
在他的人生和命运上,李根是让所有国内运动员羡慕的。像各位知道的那样,直到现在,CBA也并非是一个真正的职业联赛,联赛的产权仍然没有明晰,大多数运动员也没有掌控自己命运的自由。篮协目前实行的规则是所谓4+2,本俱乐部青年队体系培养的运动员与成年队签约时,先签4年,俱乐部另有2年优先续约权。也就是说,运动员至少为培养他的俱乐部成年队效力6年。但事实上,由于执行没有保障,这就像一纸空文,还从来没有哪个运动员在为培养他的俱乐部成年队效力6年之后,就能顺利地自由离开。即便合同到期,没有地方体育局同意和俱乐部放行,你还是哪儿也去不了。所谓4+2根本实现不了。在你完成第一次转会之后,你就彻底自由了。但问题就是,绝大多数人根本无法迈出第一步,能离开母队的,都是艰难的个案。
因此联赛20年以来,人们都习惯了明星运动员只能在他的球队终老。胡卫东只能终老于江苏,郑武只能终老于浙江,巩晓彬只能终老于四川;朱芳雨王仕鹏,不会离开广东;在北京成年队效力了15年的队长陈磊,已经很难获得上场机会,但在合同到期之后,也必须经过球队的同意,才能租借到江苏打球。你以为他们情比金坚,但其中有多少苦涩与无奈。
这就是为什么,李根和他的故事,在CBA艰涩发展的职业化之路上是如此地具有冲击力。事实上,这样的桥段,应该是一个真正的职业联赛里最好的故事。一个明星运动员,在转会之后手刃旧主,与他过去效力的那座城市和那支球队为敌。在NBA,你可以找到太多这样的故事,克利夫兰曾经对詹姆斯的恨意,卡特、波什与多伦多的仇恨,霍华德每到洛杉矶遭遇的嘘声,底特律对约什史密斯的诅咒。每一年,联盟里都在增添这样的,媒体爆炒、球迷关注的看点。只有不断有了这样的故事,才标志着转会市场真正地打开了,劳动合同真正地发生了作用,人才开始自由地流通,运动员的价值才能得到正常的衡量和体现。
可是,在咱们这儿,没见过啊。
一名主要得分手,在球队刚刚完成连冠之后,你怎么能走呢?在这件事上,北京——这个国家最大的城市里的球迷,并没有多见多少世面,他们也没见过。没见过,就很难接受。
尤其,是在北京,这样一座具有鲜明文化特征又往往被政治因素左右的城市里。作为一个北京土著,我太了解这里文化上的优势和软肋。北京人讲情,讲面儿,北京人比谁都爱想象你应该热爱这座城市,你应该对这儿有情。其实,人家只是正常上班,你这儿只是人家的一个单位,人家是用职业化的态度面对你,而不是跟你谈恋爱——不是每个外来者都像马布里一样,把这儿当作人生的寄托。同时,北京人心头都有那股傲劲儿,都觉得你在这儿成了一个冠军,凭什么你能在这儿需要你的时候离开?可这再也不是20年前用一张北京户口就能招来最出色的运动员的时代了。市场经济的时代,用市场解决问题。因为更高的工资,选择更换工作,天经地义。
与此同时,自媒体化的网络快速时代,大量碎片式的,未经核实的信息的传播,加深了这座城市对李根的敌意。其实,李根到底怎么走的,里面有多少曲折的故事,99.9%的球迷不知道,因为没有哪个媒体会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写出来,每一家报道的都是碎片,最终球迷读到的也是碎片,这些碎片是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拼接起来的。就像传闻李根在第一战之后用英语所说的see you next year。他说他没说,这世上没几个人亲耳听他说过。但这个消息一出来,立刻炸了。因为球迷的内心愿意相信他说了,他们愿意相信他是个坏人,所以他才会离开北京,与北京为敌。
于是,他们痛恨李根。可越痛恨,李根的表现就越出色。李根的表现,甚至是气定神闲的。站在罚球线上,他每一次出手的弧度,球的后旋,都是那么稳定。李根越出色,球迷就越痛恨——最终,在对孙悦的那次垫脚之后,五棵松的气场,陷入了彻底的愤怒和狂野。北京的京骂是老问题——这个不用细说了,我从来不觉得那是某种文化,但一座18000人的球馆,接近2万人进入一种极致愤怒的情境,这还是我第一次看见。
我不想在这儿讨论语言的选择、民众素质的问题了。那个话题,我早就写过,在郭艾伦被砸伤后的《为什么我们如此仇恨?》也写过,不再复述了。整个中国都在戾气的笼罩里,球场只是社会的缩影。李根与北京的恩怨之所以成为如此大的恩怨,归根到底,是因为这样的故事发生的太少,人们在面对这样的故事时都没有经历和经验。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这是一个成熟的市场,李根在合同到期后选择离开,北京也随时可以去尝试引进其他球队合同到期的明星运动员,可能你会签来广东的周鹏(假如啊),可能你能从辽宁签来郭艾伦(纯假如啊),可能你还能用大合同引渡超级明星易建联(完全的纯假如啊)。有了那么多的期待和可能,你还会在李根一个人的选择上执著不休吗?
如果CBA还有像NBA那样用合同金额匹配的交易法则,一支球队就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大的想象空间。比如,你可以用翟晓川和方硕去和福建交易王哲林(假如啊);可能还可以用张松涛、朱彦西、孙悦去和广东交易易建联(我怎么老想要易建联哈哈哈)。当你总是能面对和经历这些,而不是总面对一成不变的球队,你就会明白那句,生意就是生意,职业体育就是职业体育。对所有的球队和他们的球迷而言,都是如此。
就这样吧。
多说两句。第一,李根那次垫脚,从打过球的人的经验去判断,像是有意的,裁判也追罚了违体犯规。但到底是不是有意的,只有李根自己心里明白。这次垫脚,直接废了当时刚刚命中两个三分,正在起势的孙悦,也直接造成本来就缺兵少将的北京在第四节更加艰难。
第二,骂人父母,无论如何是超越底线的。不是所有北京人都会肆无忌惮地骂那两个字,我相信公众的道德标准,依然知道那是肮脏的。但在这个阶段的CBA,是这个阶段的中国,呼吁毫无用处可言。我女儿那么想去看马叔叔比赛,我也不带她去。CBA依然少儿不宜,什么时候中国的职业联赛能让家庭去分享,就说明咱们的国家进步了。
半决赛和决赛来了。整个赛季还剩下三个系列赛,五年来第一次在半决赛里没有北京,三年来第一次在决赛里没有北京。
让我们看看,世界是不是真的清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