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隆索的2015堪称悲惨世界 矛盾性集于一身何解?
在外人眼里有两个费尔南多·阿隆索:一个他是当之无愧的两届F1世界冠军,是公认的当今最优秀的车手之一,也是西班牙体育的杰出代表人物;另一个他是个无情的投机分子,总把个人利益置于集体之上;是“政治动物”,说话从来只为达到个人目的,从来不计后果;喜欢玩弄权术,自以为能粉碎一切横亘在他与成功之间的障碍。正是这种矛盾性,让他在2015年落入了“悲惨世界”,当全世界都听到他的哀叹,见到他的无能为力,只有他孤独地相信成功必将到来。
赌博,也是持久战
2006年,阿隆索不仅卫冕成功,更是凭借战胜迈克尔·舒马赫证明了自己两届世界冠军的含金量。然而,这已经是整整十年前的事,而且距离他上一次在赛后开启属于比赛胜利者的香槟已经相隔了51场比赛。
为了崇高的理想——第三次摘下世界冠军——他在2014年秋天毅然决定离开效力了五年的法拉利——那个曾经他认为最能帮助自己实现目标的车队,而新东家是2007年曾经效力过的迈凯伦,后者与本田的第二次联手因为历史的原因让人充满期待。
然而,这一口回头草是无比的苦涩。即使对本田第一个赛季表现不会特别出色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如此弱势让所有人大跌眼镜,更要命的是受限制的季中研发升级根本无法解决日本制造商的问题。
于是,整个赛季阿隆索连从排位赛第一节突围都那么艰难,屡屡被从前只有被他套圈命的对手轻松干掉,积11分在所有拿到积分的车手中列倒数第二;19场比赛,只在银石(第十名)和布达佩斯(第五名——这也是迈凯伦全年最佳战绩)两次拿到积分;一个赛季使用了12台引擎,远远超过规定的4台,以至于吃到的引擎罚单足够创下世界纪录。
当西班牙人徒乎无奈的时候,因为他的离开才获得法拉利召唤的塞巴斯蒂安·维特尔走出了低迷,代表跃马斩获了三场令人激动的胜利,在年度积分榜上仅次于两位梅赛德斯车手。很多人会说如果阿隆索留在法拉利,那么在马来西亚、匈牙利和新加坡站上冠军领奖台的人就会是他,他就不会沦落到“像一名业余车手”那样人见人欺。那么他是否为自己的决定后悔?
早在雪邦之后的中国大奖赛上,他就回答过这个问题:“我料到会有人问。我的答案是一点也不后悔。我在法拉利效力了五年,拿到了三个年度第二,我们度过了相当愉快的时光。但是,我不想再只是得到第二名,我要的是世界第一。只要法拉利没有赢下世界冠军,我就不算失败。”
你会觉得阿隆索只是嘴硬,但迈凯伦-本田、法拉利、红牛、雷诺共享一个观点:要击败梅赛德斯,不能拷贝他们做的事情,那样永远晚一步,而是需要创新思维。既然他无法拥有与刘易斯·汉密尔顿一模一样的赛车,又对法拉利失去了信心和耐心,雷诺也退步明显,迈凯伦-本田是唯一的选择。
对追求胜利不可思议的执着是阿隆索成功的动力之一。他打过一个比喻:“如果我与一些朋友去踢球最后输了比赛,可能我一个星期不同他们说话。我会想组一支新的球队,或者找一些踢得更好的朋友。也许两个星期后我平复了情绪,那时我会去找他们,邀请他们再踢一场。因为我痛恨输掉任何比赛。”
所以,他换掉了前一拨朋友——法拉利,找了一拨新的、他觉得从长远角度来看“踢得更好的朋友”——迈凯伦与本田,做好了打持久仗的准备。
迈凯伦队友简森·巴顿最能理解阿隆索此时的心境。他从前就与本田引擎有着很长的历史,经历过本田最糟糕的2007和2008年,最终依靠本田退出留下的最宝贵遗产——贴上“布朗GP”名字的赛车——熬成世界冠军。不仅如此,2013年汉密尔顿加盟梅赛德斯时也受到过怀疑,那一年英国人险些颗粒无收,但梅赛德斯确实在崛起的道路上。
阿隆索知道“在性能的问题上,没有魔术般的解决办法,情况的改善需要时间。”他赢得过32场大奖赛,固然对胜利的滋味太饥渴,但如果不能在年底捧起世界冠军奖杯,那仍然是他最痛恨的失败。现在,他执着地相信迈凯伦-本田是他退役前最大的机会。
咆哮,是因为他在乎
阿隆索毕竟是人,不是神。面对本田意料之外的竞争力低下,不感到沮丧是不可能的事,而他的表达方式是直言不讳地告诉全天下人。
今年的日本大奖赛对迈凯伦-本田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场比赛,因为那是本田的家。阿隆索在连续被对手轻松超越后,在无线电里大喊“GP2引擎”,结果被电视转播向全世界车迷播出。在巴西排位赛一开始就因引擎问题退出后,他索性坐上山丘一边看着排位赛第一节进行,一边享受日光浴,略显夸张的姿势引发了社交网络热议“此刻阿隆索最想待在哪里”。
铃鹿的比赛前,迈凯伦主席的罗恩·丹尼斯携车手、骨干技术成员在本田总部举行了冗长的会议,就未来的走向明确了双方的态度,让彼此感觉到正能量重新得到积累。因此,阿隆索把“家丑外扬”的破坏团结的行为显然是丹尼斯无法容忍的,但是或多或少碍于上一次两人关系闹僵的历史,用“必要的情绪宣泄”来维护西班牙人,而且觉得“那是因为他在乎”。
赛季结束后,再次谈起当时的惊世之语,阿隆索承认他预料到自己的话会被播出,但他坚持认为那能鞭笞本田。“为了提高明年的竞争力,我们需要相当极端的行动,因为只有大手笔才能解决大问题。我认为那样做能起到帮助作用。”从这一点来说,与老板讨论“2016休息一年”也是变向地给本田施加压力,毕竟他现在的收入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日本方面。
这让人想起2006年的日本大奖赛。当时舒马赫依靠在上海取得的胜利追平了积分。面对法拉利带来的强大压力,阿隆索在铃鹿周四的新闻发布会上公然贬低雷诺车队的努力,令时任车队技术总监的帕特?西蒙兹大为震怒,而且因“祸从口出”与很多同事产生了隔阂。还有2013年匈牙利大奖赛后他讽刺地说希望生日礼物是一辆红牛赛车,结果时任法拉利主席的卢卡?迪?蒙特泽莫罗立刻一通电话打去警告他注意言辞。
十年后又是在铃鹿,阿隆索再次让人看到了他的“阴暗面”。从某种层面来说,过去14年里当他习惯性地与东家不欢而散(米纳尔迪除外)是不是说明他自身有根本性的缺陷?
不可否认,每一段关系总有蜜月与“七年之痒”、有高潮和低谷,而像阿隆索这样脾性的车手,更容易放大。当一切顺风顺水的时候,他的热情、执着可以更加鼓舞人心,带领团队一起成功,然而只要前进的轨迹开始下滑,而且没有人挺身而出承担责任,信任之柱瞬间坍塌,随后就是天崩地裂。这就是他与雷诺的第一次“分手”以及与法拉利分道扬镳的过程。
至于2007年与迈凯伦短暂的关系,更多的是文化差异上的问题,而且缺乏有效的“翻译”。如今的迈凯伦赛事总监埃里克·布利耶是法国人,他解释说交流上的误会往往产生比表面面看起来更严重的后果。“我整天与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英国人打交道。有时候你会深刻感觉自己需要翻译,因为文化不同,有时候别人说的话和他们的肢体语言让另一种文化背景下长大的人觉得没有受到尊重。”
因此,与阿隆索打交道的关键就是要让他觉得车队和同事足够聪明、足够努力、让他看到他想要的结果,而且要遵守他的“游戏规则”,例如:他从来不会重复自己提出的要求,哪怕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而不像舒马赫如果没有得到希望的回馈就会再三叮嘱。
事实就是当时汉密尔顿的异军突起——而且他是英国人——让阿隆索觉得迈凯伦——特别是丹尼斯——没有给予他原本答应的支持、衷心,而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让他感觉自己受到了背叛,最终以一种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收场。
然而,阿隆索回迈凯伦这桩原本最不可能发生的事变成了现实,也说明时间在阿隆索身上带来的变化。不管怎么说,当他与法拉利告别时,并没有像第一次结束与雷诺的关系时那样失去很多朋友。至少现在,他重新在迈凯伦、在丹尼斯和布利耶、在本田身上找到他所在乎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