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内战早有先例 塞纳阿隆索都有不欢而散的宿命

茅为安12-22 11:01

米卡·哈基宁1998-99年蝉联世界冠军时的队友大卫·库尔特哈德曾告诉外界,在芬兰人退役后两人的关系才渐渐走近,直到今天成了要好的朋友;而在他们共同效力迈凯轮的日子里,从来不是朋友。

毫无疑问,每个车手都会说“我们不是来交朋友的”,而他们也都知道“队友就是最大的敌人”。当这条生存法则加上世界冠军的诱惑,冠军车队更加容易被自己选择的车手阵容置于麻烦中,不欢而散的先例比比皆是。

皮盖VS曼塞尔

例如1986-87连续两个赛季,尼尔森·皮盖与奈吉尔·曼塞尔作为威廉姆斯队友上演的内部竞争总是发展到“你死我活”的地步,经常以二者之一退赛收场。当时,皮盖带着两个世界冠军头衔的光环加盟威廉姆斯而且第一次出战就胜利,他迫不及待地公开自认是车队的核心,但很快发现曼塞尔并不愿意“配合”,相反成为了自己最大竞争对手之一。

全年16场比赛,威廉姆斯车手一起拿下9场胜利,曼塞尔多胜一场(5比4)。尽管这帮助车队拿下1986年车队年度冠军,但是不让队友多拿分的习惯拖了自己的后腿,最终鹬蚌相争,让普罗斯特渔翁得利。

之后一年的世界冠军争夺完全被威廉姆斯掌控。曼塞尔虽然比队友多赢三场,但因为撞车受伤错过了最后两站,眼睁睁让皮盖追上积分后问鼎。那年在银石,曼塞尔收获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比赛中他用队友最擅长的“假动作”将其超过,再次加深了两人的积怨。巴西人带着第三个世界冠军在1988年转投莲花,但他仍对曼塞尔心怀不满,甚至公然评论说前队友“就是一个没教养的傻瓜,还娶了一个丑陋的妻子”。

塞纳VS普罗斯特

不得不说80年代中后期的F1充满了火药味,而“塞纳大战普罗斯特”将气氛推向顶点。在1988年加盟迈凯轮之前,塞纳因为1984年在摩纳哥的胜利被剥夺而对普罗斯特有了成见。如果在刚成为队友时,塞纳与普罗斯特还能较为友好地进行交流,但各自拥有一辆具有统治力的赛车,两人的矛盾很快在激烈的争夺中被激化。

第一年的战斗以塞纳首夺世界冠军告一段落,“教授”明白了迈凯轮不会偏袒自己,所以他只能尽一切可能为自己争取利益。两位迈凯轮车手互相不信任,两个团队之间的气氛也日益紧张,终于在1989年的铃鹿彻底大爆发:两人在比赛尾声阶段相撞,普罗斯特退赛后眼见队友在赛道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重新投入比赛并要赢得世界冠军后立即冲进赛会干事办公室进行投诉,而且得到了有利自己的判罚,在塞纳的成绩被取消后获得年度冠军。

赛后,巴西人直言以法国人Jean-Marie Balestre为首的FIA包庇同胞,让自己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当然,这个结局也让普罗斯特与迈凯轮彻底决裂,在冬天转投法拉利。

阿隆索VS汉密尔顿

在很大程度上,2007年阿隆索与汉密尔顿在迈凯轮的矛盾就像20年的翻版,区别在于英国人当时只是一名新秀,但完全动摇了前者认为自己已经被许诺的核心地位。当汉密尔顿在争冠的道路上获得了车队极大的支持后,阿隆索开始采取非常规手段试图来压制队友,甚至以告发迈凯轮获取法拉利技术文件为要挟换取“一号车手”待遇,但没有如愿。内耗当然没有给双方带来任何好处,反而让莱科宁实现神奇逆转,以一分的微弱优势摘下年度桂冠。

对迈凯轮丹尼斯违背承诺感到失望的阿隆索在车队卷入的“间谍案”丑闻中扮演了“污点证人”角色,让自己只能在赛季之后走人,成了双方都不堪回首的往事。

相比之下,汉密尔顿与罗斯伯格的内战没有“皮盖vs曼塞尔”、“塞纳vs普罗斯特”、“汉密尔顿vs阿隆索”那么惨烈,没有让梅赛德斯丢失应该拿到的总冠军,也没有损害德国公司的形象。但2015赛季收官阶段罗斯伯格开始表现出强硬姿态,明年一旦“心战”升级,“硬碰硬”的结果将难以预料。

沃尔夫说“历史上其他车队在这种(允许内部竞争)理念下都没能坚持一年以上”固然有些夸张,但有一点没有错,那就是处理内战已经是一门管理学上的挑战,而发生在好胜心强烈的冠军车手之间就几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除非奥地利人真的掌握了非同一般的管理才能,否则汉密尔顿与罗斯伯格的大结局恐怕难以逃脱历史的枷锁。

汉密尔顿  /   罗斯伯格  /   阿隆索  /   F1内战  /   塞纳  /   普洛斯特  /   哈基宁  /   库尔特哈德  /   皮盖  /   曼塞尔  /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