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发展大讨论 中国足球可否走韩国梯队模式
“研究会会议室”是民间组织韩国足球研究会每周推出的一个以话题讨论和专访为主的栏目,每周一个主题,主题内容为上一周韩国足球的焦点话题。通过研究会的“非官方主页君”们以及球迷朋友们就话题展开讨论的结果以及一些转发汇聚成长微博整理后发布。每期的主题涉及面很广,也希望通过对韩国足球的了解加深球迷们对于韩国足球的认识,甚至有可能在未来借鉴到中国足球的发展中去,这也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本周话题:2015年9月20日,韩国U-15代表队在中国延吉4-0击败了东道主中国U-16代表队,以三战全胜不失一球的战绩昂首进入印度亚少赛决赛圈,而这场失利也包括着中国U-15无缘亚少赛。赛后,不少媒体人和球迷就中国队的表现进行了点评,也再次重谈了包括校园足球、青训在内的主题。我们的对手韩国U-15大多为初中生,那么韩国校园足球是否值得中国足球借鉴?比较中国足球近来的足校和外来培养模式,相比韩国的校园足球,哪一种更适合中国足球发展呢?带着这些问题,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因为是球迷间的讨论,我们没有进行修饰,这里没有观点的对与错)
声音一:“校园足球在中国两种模式,我拿恒大足校和大连东北路小学做一个对比。恒大足校出来甚至培养的专业球员大多数是为恒大服务的,而东北路小学不是足校,是一所足球为特色的小学,它培养出来的人才会流向全国各地。比如辽宁、大连、北京、山东甚至上海、广州等。因此我觉得足校模式不是很有效的培养模式。校园足球在中国根本不可能。万达那批孩子还行,只不过一旦回到中国就都不好说了……恒大这种模式更不可能,近几年就是恒大的这种模式毁了中国足球的很多……感觉中国青少年,从学校这也是无解的。本来恒大没出现之前还好点,这样一来,足协更是不行。”
声音二:“中国的青训脱离文化了,球员情商素质不高,而踢不出来基本也就废了。包括鲁能在巴西那些人,尽管编队参加比赛,但完全脱离了文化。而且小孩子意志力不坚定的时候,自控力很差,缺少监管和关爱,因此很难成才。关于恒大我觉得他们玩足球就是为了挣钱,中国青训想有发展,必须健全联赛机制,国家从政策上扶持,与职业联赛挂钩。”
声音三:“大批量的留洋到底有没有效果,小球员在国外还要适应各种外界环境的变化,训练比赛是否系统都不得而知。其实恒大足校一般家庭是玩儿不起的,家长肯花十万一年训练孩子并且还不一定能踢出来。”
声音四:“国内搞校园足球,还是形势上的东西,没有实质的,最起码教练员都配不齐。所以教育部整什么把足球整到考试内容里,这完全是扯淡,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差的太远了。”
声音五:“我们现行的足校和海外培训并没有不适合国情,但要出成果必须长久坚持,想迅速出人才还是省省吧。我们可以借鉴韩国的经验是,强化梯队建设,将精英联赛真正变成联赛而不是挂羊头卖狗肉。想让校园足球直接对接国字号,出球星,同样也是省点吧。足校我认为是这样的,多条腿走路,不管哪一边出人才都是成功的,不能有所偏废,以为会存在一条必胜之路。但教练是我们校园足球的死穴,小球员的素质也有待提高。球技没有,脾气大到上天。动不动就埋怨队友,埋怨教练没水平,浪费本球星的时间,这些都是国字号里面的真实情况。有时间翻一下球员的微博,各位会大开眼界。对中国国字号报希望的,是注定要失望的。所以我毫不掩饰的说,追赶日韩,Never……”
声音六:“在中国足球现在的大环境下,有几个家长会让自己的孩子去踢球?有几个学校敢让孩子们去踢球?踢了球不小心伤到了,谁负责?No way……”
以上就是我们韩国文化研究会集中讨论出来的几种主流声音,说实话,大家都是对中国足球存在那种“怒其不幸,哀其不争”的感情。因此可能在兵败延吉之后,大家的反应才会如此强烈。大家集中谈到了几个观点,包括校园足球现在在中国的实际状况、足校的实质等等。那么韩国足球校园化建设是否值得中国足球借鉴呢?他们有什么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吸取,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专门采访了多年研究中、日、韩青少年足球发展的专家,微博上的@中日韩足球老师,请他来为我们谈一谈韩国足球校园化的真实一面。以下是访谈内容。
韩国校园足球和梯队的关系
研究会:老师您好,请问在您看来韩国足球在校园足球方面是否值得我们借鉴,特别是这次延吉韩国中学生队以三战全胜的面貌进军亚少赛,力压我们留洋军团,这是否证明韩国的校园足球化相当成熟了?
中日韩足球:从08年梯队联赛创立开始,韩国就不是纯粹的校园足球了,这点需要留意,所以我不赞成凸显“中学生球员”。韩国之所以没有招海归打预选,很大程度是因为教练的原因。上一届的教练郑正溶好用海归是众所周知的,丰田赛都能把金祐泓召回来,更何况是必须要找人救火无锋阵的亚预赛。所以这是史上唯一特例,不足树为典型
研究会:老师,我想了解一下为什么您说08年之后就不是校园足球了?我理解因为除了俱乐部梯队,其他校园还是有球队继续参加全国性质的比赛,而且这届韩国国少队,不是所有人都出自梯队
中日韩足球:08年梯队联赛创办,09年高中联赛创办后梯队联赛并入但独立分区比赛,和其他高中完全隔离,我实在不觉得这是纯粹的校园足球。韩国依然是没有脱离精英培训的范畴,但我很赞成KFA紧抓梯队建设这一招。韩国学校开展足球是1946年就开始的,并不是现在才跑来搞,所以说因为校园足球搞得好让韩国青训提升,不是很讲得通。
研究会:您也研究日本足球,那么您认为日本的校园足球就是纯粹的吗?
中日韩足球:日本还真比韩国纯粹,至少日本的校队和梯队是一起比赛的。可以说韩国足球的基础本来就是校园足球,但并不是因为现在搞好了校园足球使韩国足球提升和进步,个人意见,说韩国足球变强是因为校园足球,我是不赞同的。
研究会:那我这么理解,韩国有校园足球,但他国字号U系列是以精英梯队模式建设而成的,并不能归功校园足球,是这个道理吗?怎么说呢,校园足球是韩国全民健身的一个标志,包括校园俱乐部体育化建设,棒球队、排球队、篮球队、足球队等等。韩国的孩子们踢球,家长是支持的,因为踢好的可以进职业联赛,踢不好的就当强身健体,不影响升大学。谁也不能保证韩国足球梯队的每一个球员未来都进入职业联赛,谁也不能保证非韩国足球梯队的大学生未来进不了职业联赛,但至少校园足球是一个平台。
中日韩足球:我同意你的观点。国字号是梯队和校队共同组成的,因为专业化建设,梯队相对更占优势,所以不能全部归功于校园足球这个泛泛的概念。这点恰恰是我国缺乏的,因为本来校园足球就是基础,而并非功劳。
中国是否可以借鉴韩国
研究会:但校园足球可以有效提供人才,中国可以模仿韩国,中小学优秀的苗子,选入梯队合作的高中,然后进入大学,甚至职业队锻炼,这也是一条途径。
中日韩足球:其实梯队挂靠学校这条路,韩国也在放弃中。也可以理解为韩国抄袭日本的习惯使然,本来韩国的制度就是在抄日本。你对比一下日韩足球制度的演进就知道了,例子实在太多了,比如现在K联的新人王,就是以前日本的旧制。
研究会:我们拿梅滩和恒大足校举例,梅滩不行的,其他学校可以补充人才进高中;而恒大足校,是不与其他学校接轨的,举例说,一个要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孩子,不可能因为踢球好,放弃进入重点的机会,去恒大足校。但是梅滩就可以吸收首尔世宗小学的学生进来。
中日韩足球:这种情况基本不存在。在我国,学习和体育双优的人能有多少?段刘愚目前只有一个。而且校园出人才的似乎全集中在了深圳,但深圳经验要推广全国我看很难。
韩国校园足球发展的现状
研究会:但是如果中国也各个俱乐部抓几支球队搞韩国的精英梯队联赛,您觉得试水效果会如何。今天(9月22日),国家公布了全国很多重点足球学校的名单。我在想,中国的俱乐部是否有想法归纳吸收一些校园球队作为梯队?
中日韩足球:韩国校园足球一直都是沿自己的道路前进,强校也一直是强校,这个是没有变的。但梯队挤占传统足球强校的资源,是韩国其中一个失败的地方,千万别学。所以近年才有首尔、釜山先后撤出,只剩下光州死活不退。名校自有其成功的发展道路,首尔原来是在东北中学/高中。东北高有多牛,你也知道,曾经的8连冠,产出的国脚如云。釜山原来在东莱,也是名校。韩国新设的梯队以及旧有的部分梯队已经不再挂靠学校,向日式俱乐部靠拢,以后可能也会成为潮流。所以韩国真是没办法脱离日本的影子
研究会:不挂靠学校,人才从哪来?
中日韩足球:从各个学校招人啊。不是足校,就是下课后训练,专业训练怎么会不去。这个比兴趣班高级多了,兴趣班就是入门的。比如首尔现在挂靠在五山中学,但五山中学本身没有校队。济州联还曾经历过梯队挂靠西归浦,而西归浦本身又有校队的时期,后来就撤出来了。K联官网上写着XXU18的,都是没有挂学校的,U15比U18更多,U12基本都不挂学校,只剩三家在学校里。梅滩跟五山一样的,其实挂靠学校和不挂靠学校,都是集合当地的优秀苗子进入梯队。
研究会:那现在韩国走的路应该说更正确,这是集中一地优势兵力组成最强阵。比如首尔地区所有中小学最强的球员全部进入FC首尔梯队,水原地区也是,其他地区同理。是这个意思吧?
中日韩足球:是啊,如果挂靠学校的话,就把苗子集中到一个学校去,像五山就是集中了首尔的好苗子。不挂靠学校,就让这些苗子放学后到俱乐部集中训练。换个角度说吧,FC首尔看中了某人,要招你进梯队,那么你必须在五山中学或五山高中读书。
研究会:那么这届亚少赛那几位进球的球员所在的学校算哪类?比如中东中学,世一中学,这算什么队?
中日韩足球:校队,不算梯队。但梯队还是占优势的,这是必然的发展结果。日韩现在都没办法组出全校队的代表队了,但每一届都有校园出的人才。我做了本届亚少赛的一个表,其中我没有标记为梯队的,都是普通校队的人。而中国部分不是足校也不是梯队的,可以说是属于校园足球范畴。
研究会:谢谢您接收我们的采访,您为我们解释了校园足球的一些基本情况,让我们更深层次了解了中国以及韩国校园足球的现状。
中日韩足球:不客气啦。
采访完“中日韩足球”老师后,感触良多。一直以为韩国校园体育是借鉴美式校园体育而发展形成的,经老师点拨,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和发展的波澜。从上面大家的讨论,以及和东亚足球青训专家的专访后,其实我更关心中国足球未来校园之路在何方。在本期话题结束讨论之前,我也想抛几个我个人对中国校园足球的观点。
1、中国校园足球是否需要教育部配合?
这个我想所有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但执行起来难度不小。一方面中国现在不具备校园足球的条件,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缺乏好的教练以及场地设施。中国的球员很多习惯在退役后经商,而不是像韩国球员退役后继续从事足球青少年培养事业。像宋钟国、安贞焕、朴智星,甚至车范根这样的韩国球员辛勤的付出,其实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中国的校园足球,教育部目前缺乏配合。只是体育总局的一厢情愿而已,即使有了政策上的扶持,但真正有多少家长愿意让孩子去踢球?中国的兴趣班在娱乐化方面以及加分方面对家长的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但这也仅仅基于利益考虑,而不是孩子的兴趣。如果教育部不出台足球特长生考试加分或其他优惠政策,我想中国校园足球搞起来难度不小。所以中国校园足球必须要教育部的配合。
2、中国足球可否走韩国梯队挂靠的模式?
这个我想是可以尝试的。中国足球要发展,除了借鉴外,也应该寻找一条适合中国足球发展的道路,我们叫“有中国特色的校园足球道路”。目前中国各地有不少足球队,也有不少足校,甚至一些传统学校以足球为特色。中国一些俱乐部可以寻求合作,与他们建立梯队合作关系。集中地方的资源,优化整体。既然青少年国字号今后还是以梯队精英为主,不妨从校园寻找精英,这样选材面也可以更多一些。当然这也需要俱乐部和学校以及学生家长之间配合,难度依旧也是不小。
3、中国校园足球甚至校园体育走大学俱乐部化?
大学校园内,大一新生第一次将面对体育课“由你做主”的形式,想学什么,就可以在网上选什么科目进行体育课学习,比如网球、足球、篮球。其实从小学、初中、高中,我们的体育课也可以这种模式运行,喜欢学什么,就学什么。单一的学广播体操,一些田径类项目或者一些老掉牙的科目已经不适合当今这个时代全民健身的发展趋势。体育项目从娃娃抓起,可以多样化。当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在体育课上当做学习或娱乐来踢,这样的方式也可以从中发现一些佼佼者。足球是第一运动,相信选学足球的孩子们大有人在。难度在于学校是否有相应基础设施和专业教师配备,这一点,也需要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配合。也希望一些职业球员在退役后,不要想着经商,可以在校园内发挥余热。
4、教育部是否可以和体育局联合推出全国性质的校园联赛,类似大学篮球组别的CUBA?
这是我非常渴望的一点,校园足球从哪发现人才。无论是韩国还是日本,全国性质的体育大会无疑是个重要的平台。在韩国,西班牙的球探甚至通过全国性质的小学比赛,把白升浩、李升祐这样的神童挖走。中国其实也可以用这种模式推广自己的孩子。目前各地区对于足球的重视程度不一,有的地方一直在搞,有的地方从来没有。这时候国家的教育部和体育局应该促进一系列赛事的发展,比如搞全国性质的比赛。央视的“谁是球王”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如果能够从国家政策方面推广全国,我想对于中国足球发展更有裨益。
以上就是我们本期“研究会会议室”的讨论结果,欢迎大家提出你的意见,我们希望能够在未来吸纳更多的朋友参与我们的讨论,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