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乐视网易千万级争夺宁泽涛:奥运营销 颜值第1

颜强10-27 13:22 体坛+原创

  距离里约奥运会,还有9个月时间,奥运营销的战役,已经提前开始,第一波发生在媒体领域,故事内容仍然是一些有限资源争夺。以里约奥运会为主题的2016,又一个体育大年,奥运营销将呈现怎样的态势,暂时并不清晰。

  网易宣布和中国游泳协会以及宁泽涛合作,是2016年奥运营销的启动标志,媒体对于体育主题大小年规律起伏的把握向来敏锐,宁泽涛更是风头最劲的中国体育偶像。这样的合作,对于常规赛事资源储备不多的网易而言,自然是筹划奥运传播和销售机会的大手笔。

  争夺中国游泳协会这一资源,核心就是争夺宁泽涛,网易、乐视和腾讯,围绕这种资源进行了很高成本的竞争,最终网易胜出,宁泽涛个人代言网易,每年成本在千万人民币以上。中国游泳协会和网易的合作,时间要更长,也涵盖了泳协旗下游泳队、花游队和水球队资源。平均每年的合作价格,不及宁泽涛个人,但成本依旧不低。

  类似的争夺,还发生在和中国田径协会的奥运资源合作上,活跃者依旧包括网易、乐视等,最终乐视胜出,据说年度合作价格也在千万人民币以上。

  宁泽涛这个个体,早已被锁定为奥运代言的首选人物,不论媒体还是其他有意奥运营销的商业品牌,这种现象的存在,和过往奥运会相比,与其说是宁泽涛颜值超群、成绩骄人,不如说是中国体育尤其结合到奥运话题时,偶像级人物的稀缺。而中国品牌,不论媒体还是其他商业公司,在进行奥运营销时,还很难找到其他更有创意、更能打动受众的方式,来从奥运会这样的大事件上借力,实现自身营销价值。

  传播形态上,奥运赛事的直播版权,必然归属于央视,这已经制约了整个市场的奥运传播和营销形态。可以想见的2016年8月5日至21日,整个电视市场的收视重心,会完全集中在央视五套及一套。这样的传统格局,对广泛的奥运营销未必是好事。2008年奥运会前,一位湖南卫视的制片人和我开玩笑说:“北京2008一开幕,我们就每天播84版《射雕》”。传播平台过于中心化,有可能会造成传播环境和语言的单调。

  2008年奥运会之后,中国的体育营销市场不仅没有出现快速增长,反倒因为北京奥运拔苗助长的后遗症不断发作,市场萎缩、参与者兴趣下降。伦敦2012年的绩效,从体育营销的角度看,对于中国品牌来说未必有想象得那么好,奥运营销,体育的色彩在下降,更是以大事件营销的方式进行着。里约2016情况如何,体育营销的专业性、对社会广众的体育营销能否提升,尚未可知。即便是在体育大幅升温,政府主动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背景下。

  于是一些稀缺性的资源,具备大众影响力的资源,联想的路径更直接、距离更短,当然是众相争夺的目标。在姚明、李娜和刘翔纷纷退役,林丹略有淡出的时节,宁泽涛是标识性最强的体育偶像,压倒了奥运成就远在其上的孙杨。

  互联网媒体争夺宁泽涛,营销路线上,图谋的是话题人物影响力以及二次销售的机会——和宁泽涛的合作,在其肖像使用权之外,肯定还包括几次线下活动的出席,媒体在奥运体育大年,都有着超高的销售业绩任务,一定程度上,在和其他品牌商谈销售项目时,宁泽涛会是一枚举足轻重的关键棋子,对于媒体销售业绩的完成,或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提前以大成本投入签约,会是销售助力手段。

  然而在整个奥运营销大面上,中国体育类似宁泽涛这样的大众偶像实在太少,媒体抑或商业品牌,在奥运营销选择上,往往会追求短平快的效果。体育在升温,可大众体育的参与度、运动化生活方式的深入程度,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飞跃,于是想要借力奥运,对体育营销有兴趣,却无从下手者比比皆是。

  里约奥运,和巴西世界杯一样,赛事传播对于中国媒体受众并不方便,很多重要比赛都是北京时间凌晨到清晨进行,如果从媒体内容看,肯定会有奥运时期节目内容的短缺。媒体和品牌,倘能从传播创新、营销更加社会化的角度切入,未必不能在奥运营销上创新。

  类似《跑男》、《极限挑战》之类的真人秀,完全可以结合奥运时间,在节目设置和营销平台扩充上,找到奥运契机。只是现在的市场,看到的仍然是宁泽涛超高的颜值,以及奥运时节中国军团的金牌榜争夺故事,更深入的体育营销机会,仍然需要社会整体运动生活方式的深化。 

宁泽涛  /   奥运会  /   里约奥运会  /   中国游泳队  /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